作者:黎荔诗人都喜欢使用隐喻 诗人都喜欢使用隐喻,什么是隐喻?( 二 )
秋日黄昏 , 旅人蹒跚赶路 。 突见野道白骨散乱 。 疑惑之际闻虎哮 , 顷刻一虎扑来 。 旅人夺路而逃 。 仓惶迷失方向 , 竟至绝壁 。 幸壁边生有一松 , 树枝垂一藤蔓伸至崖下 。 旅人攀援而下 , 吊于崖间 , 暗喜死里逃生 。 顷看脚下 , 波涛汹涌 , 三毒龙张嘴而待其坠 。 旅人惊骇 , 身战栗 。 更有甚者 , 有黑白二鼠啃噬藤蔓根处 。 旅人竭力撼藤驱鼠 , 二鼠不以为然 , 继啃噬之 。 时 , 枝上蜂巢之蜜淅沥 , 旅人舔之 , 竟忘己身之险境 。
文章图片
整个“攀藤食蜜”的故事 , 是隐喻人生的真实境况 。 旅人就是我们每一个 , 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无尽寂寞的人生 。 老虎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业力” , 业力逼迫之下 , 旅人只能悬挂于象征人生的藤蔓上 , 而黑白二鼠即是白天黑夜 , 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啃食人生的藤蔓 , 时间一到藤蔓断裂 , 旅人就会堕入深潭被恶龙所噬 , 进入下一次的轮回 。 而蜂巢之蜜 , 就是旅人对抗黑白二鼠——也就是时间的一点奖励和安慰 。 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 。 一天之中 , 我们不断所想的 , 继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 。 然而不断的舔着蜂蜜 , 我们还是不知不觉的堕下去 , “蜂巢之蜜”的这点安慰 , 使人“竟忘己身之险境” 。 你能否定你不是这个旅人吗?!
这就是隐喻 , 所有文化其实都离不开隐喻式的思考和想象 , 只要有语言 , 隐喻便无处不在 。 从“皇帝的新装”到“房间里的大象” , 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到鲁迅所说的“万难破毁的铁屋子” , 我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中都充斥着那么多的隐喻 。 当现成的语言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 , 就必须诉诸隐喻和意象 , 而对隐喻和意象的运用 , 可以赋予语言更广泛、更深刻的空间 。
隐喻植根于人类的概念结构 , 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 , 而是深层的认知机制 , 组织我们的思想 , 形成我们的判断 , 使语言结构化 , 有巨大的语言生成力 。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在人类栖息的地方 , 语言文字像草一样长出来 , 它们逐渐繁盛 , 有了比喻、韵律、文体、诗意、法则与思想 。 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 , 其实都在一个隐喻的系统中维系、转换与衍化 。 人们普遍接受隐喻的思维 , 隐喻在不经意中融入日常 , 比如一到夏天 , 我们就会说中国的四大火炉——四个夏季酷暑的城市 , 对于这样隐喻的意象联想 , 我们早已顺理成章 。
隐喻方式的使用 , 可以召唤出“不在场”的东西 。 因为 , 在清晰的语言表达将之结构化之前 , 我们所感受到的那种巨大的混沌庞杂 , 就是隐喻 。 隐喻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范畴 , 是我们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更是一种认知现象 , 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 。
【作者:黎荔诗人都喜欢使用隐喻 诗人都喜欢使用隐喻,什么是隐喻?】想每天对着这无边展开的世界 , 轻轻说出一个我领悟到的隐喻 。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黎荔只有在南方生活过 在南方生活过,才领会潮湿二字
- 这才是巨星!他是14亿人都该致谢的救星,太怀念!
- 失恋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 |老公说,前妻死了我才能生孩子。
- 已婚女人 已婚女人,想要活得舒服一点,请对这3个人‘凉薄’一些
- 珍惜每一份相遇 珍惜每一份福气,珍惜每一次相识,不是所有人都能遇见
-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空间 孩子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规划?
- 每个人都是时间流逝的途径,每一天都是一次生命的流转
- 作者:黎荔当演员沉浸在一个角色里 我们都是这个剧场的演员
- 小潘·情感美文系列小潘谈情说爱签约作者原创01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雪豹坚强岁月》 朋友结婚十年的婚姻中,她生了十年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