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妈“互换岗位”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二 )


我发现我做得再好再多 , 对方也总能挑出毛病 。 地上还有一根头发丝、灶台上还有油渍、孩子的衣服不该直接丢洗衣机 , 等等等等 , 当我把这些都做得完美无缺的时候 , 还是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问题 , 比如“你妈怎么这么久没过来看她孙子?她怎么一点都不关心?有这样做奶奶的吗……”
嗯 , 反正她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 。
|当爸妈“互换岗位”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本文图片

02
我对她也不满意 , 我发现她也很快就忘记了之前自己带娃做家务的劳累 , 很快就学会了我以前的那些臭毛病 , 并且回家之后能享受得心安理得 。
比如人总会带回一些不好的情绪 , 回家就想“好好清静清静” , 然后往那儿一趟 , 什么都不愿意操心 , 心情不好还会把孩子连带着凶一顿 , 而当你满脸不爽地“收拾”孩子的时候 , 对方又往往“特别有分寸” , 大道理一堆一堆的没有任何毛病……
我无法想象那些被迫的、没有任何收入的“带娃人”在面对什么样的窘境 。
我发现我们都想错了一件事情 , 很多矛盾的发生 , 不是因为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 不是换做你做了就能怎么怎么样 , 在好多事情上 , 如果把你摆在那个位置 , 你一样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
|当爸妈“互换岗位”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本文图片

比如你曾经很烦你妻子唠叨不该踩她刚拖干净的地、不该吃饭了还让她喊你很多声 , 当那个拖地的、做饭的人是你的时候 , 你一样会为这些事情感到不爽 , 你也可能会抱怨(唠叨)几句 。
也比如你“看不起”在家带娃的没收入的妻子 , 等对方在外面比你挣得多的时候 , 她一样会“看不起”你 。
这是普遍的人性规律 , 不是换个人或者换个位置就能解决的 , 我们总不能期望对方是个完美的“圣人” 。
|当爸妈“互换岗位”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本文图片

03
在一次激烈争吵之后 , 我们静下心来反省 , 我们都汗颜自己忘了互换角色的初心——那只不过是让自己体验一下对方的生活和心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对方的辛苦 , 然后保持感激之心 。
在那个过程中我明白了 , 原来小小的孩子就没有一刻能让你省心、原来很多时候你跟他“好好说话”他就是不会听、原来你的臭脾气也不都是针对没帮你分担家务的那个人、原来你“不管孩子”跟“只管孩子”一样都会让对方不开心 。
原来做个“好爸爸”不是让我们去履行妈妈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
细细想来 , 那段时间我对她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尊重我的劳动成果、理解我的心情 。
我深知 , 这一定也是她之前对我最不满意的地方 。
|当爸妈“互换岗位”后,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本文图片

真正让我心生警惕的还是我那三岁多的孩子 ,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 , 你发的每一个脾气、你做的每一件事情 , 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 他们几乎能照搬你所有的口头禅甚至是你的神态和语气!
当一些不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展现出来的时候 , 往往会像是被哈哈镜放大了一样照亮我们自己 。
我总结了一下 , 大概是这样的:要做个“好父亲” , 首先得做个让妻子满意的“好老公” , 让她感到幸福 , 才能换来一个安宁的家庭 , 而一个安宁的家庭 , 不仅能让你避免乱神(后院起火) , 更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一个为人处世的大致分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