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坚持只肯吃青菜的妈妈 , 女儿只觉得委屈 。 本来她想吃一碗73块的乌冬 , 但想到放暑假她换了电脑手机还有夏令营花费很多 , “能省则省也没有太委屈自己” , 于是点了50块的另一个面 。
最后妈妈哭着吃了35块的雪菜肉丝面 , 回酒店后 , 生气的爸爸打包了青菜而妈妈不肯下筷 , 一边吃青菜一边生气的女儿表示:“如果我是男的以后才不会找这样的老婆 。 ”
本文图片
妈妈的“自卑”因何而来?/ 《坡道上的家》
无论是“追星”还是“追菜”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妈妈们的坚持和固执 , 不过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独立人格 , 想要取悦自己的本能 。
在《透过性别看世界》一书里 , 沈奕斐把性别歧视分为三种类型 。 除了直接可以观察感受到的性别不平等外 , 还有更难以察觉的“隐性歧视”和“反向歧视” 。
隐形歧视是一种更本质的歧视 , 它通过赞美女性的特征和功能 , 从而把女性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领域 , 给女性发展带来制约性因素 。 当女性形象固化为在家庭中的贤妻良母 , 就会导致母亲们长期以来遭受不平等对待 。
实际上 , “很少有女性能完全达到社会赞美的光辉形象 。 ”沈奕斐在书里写道 。 活在“母职”话语体系下的女性 , 牺牲和付出变成理所当然 , 却少有人理解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的生活 。
本文图片
妈妈也有做梦的权利 。 / 《奇怪的她》
差不多百年之前 , 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 。 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地位 , 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 , 就是回来 。
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当下 , 娜拉出走后的路在何方 , 某种程度上正是成为母亲后的女性 , 她们所能选择的路 。
烛光里的母亲
灯牌里的妈妈
“我从来没有过爱情 , 从来没有 , 这是第一次 。 ”
2020年 , 江西赣州的黄月决定离家出走 , 不顾家人反对 , 剪了头发 , 一个人跑到长春和“靳东”私奔 。
透过江西电视台的转播 ,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在全网粉丝前向她表白、和她“两情相悦”的“靳东”实际上是用软件合成的人物形象 , 所谓“甜言蜜语”则是用声音模拟器做出的语音 。
本文图片
当来自于屏幕另一端的沟通和关心是完全实时、没有脚本设计、纯粹发自个人 , 女性被看见的心理需求突然被满足 。 这种互动带来的强烈代入感和冲击力 , 足以促使她们离开现在的生活 。
有触手可及的美梦就在眼前 , 即使短视频中的“靳东”再假 , 千千万万个“黄月”是真实的 , 她们的渴求是真实的 。 “我的好、我的美、我的人、我的心、我的善 , 全部被他唱出去了 。 ”
与年轻女性追星所投射的情愫不同 , 对“除了没人疼哪儿都疼”的中老年女性来说 , 这是一场自救 , 是渴望再活一次的人生对自由的奔赴 。
金句频出的韩剧《请回答1988》 , 关于父亲母亲有两大出名的台词 。 对于剧里的父亲 , 最出名的一句台词是:“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 ,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 所以 , 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 ”
而到了母亲这边 , 则是:“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 , 所以创造了妈妈 , 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 , 妈妈的妈妈依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 妈妈这个词 , 只是叫一叫 , 就觉得喉间哽咽 。 妈妈 , 是最有力量的名字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全职妈妈 那个名校毕业听了老公的话当全职妈妈的女人,终归是后悔了
- |春日48小时|小女儿听说醒来妈妈不去上班笑了,生活一切如常
- 警察|“警察叔叔,我妈妈可能出事了!”
- |非主流教主沉珂,“死”7年后奇迹“复活”,结婚生子变阳光妈妈
- |数据显示近五成未婚女性拒做“全职妈妈”
- 程硕|薯条妈妈靠舅舅带娃爆火,一分钱不花还赚钱,被催当“扶弟魔”
- 百合佳缘集团|百合佳缘集团发布婚恋报告 近五成未婚女性拒做“全职妈妈”
- |做全职妈妈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看海清饰演的冯晓琴就明白了
- |有点担心林之校的婆媳关系,顾魏妈妈有点强势啊
- 全职妈妈 全职妈妈想复出赚钱,是依靠婆家资源好,还是单打独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