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过很多苦,才会有的品质

曾看过一个话题 , 记忆犹新 。
有人问:为什么人人都主张先苦后甜 , 却不推崇先甜后苦?
记得当时的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前半生不曾努力过 , 后半生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 到那时才明白 , 前半生的碌碌无为并不甜 , 反而酸涩无比 。 ”
很多享受当下的人 , 总以为当下是享受 , 以后也是享受 , 不想努力的时候 , 还不如好好把握当下 。
但真正足够成熟才明白 , 其实该吃苦的年纪享受 ,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享受 。
因为真正的享受 , 是无所顾忌地品味生活 , 是有十足底气的完全放松 , 是毫不顾忌未来的追求远方 。
而在吃苦的年纪享受 , 藏在表面快乐下的 , 是对未来的忧虑 , 是闲暇时的迷茫 , 是被同龄人丢下的无助 , 以及担心亲人失望的纠结 。
往往也是那些真正吃过苦的人才明白 , 自己吃过的苦 , 其实就是最大的财富 , 因为吃过很多苦的人 , 才会拥有这些独特品质 。
是这些品质 , 让一个人的生活 , 可以真正变甜 。
一个人,吃过很多苦,才会有的品质
文章图片
01.
持久地专注力
很多人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 并非生活太难 , 而是自己很难专注 。
明明知道该认真工作 , 却开始刷视频;明明知道做一件事应当投入 , 却时不时会因为琐事分神 。
刚想工作 , 想起自己的衣服没有洗 , 想起前段时间与伴侣的争吵 , 想起家里的垃圾没扔 , 想起前两天自己说要买个东西...
种种类似的事情 , 限制着一个人的专注力 , 这才让很多事变得难 , 让生活变得不顺利 。
但这样的情况 , 很少会发生在吃过苦的人身上 , 他们那些吃苦的过去 , 会使得他们获得持久的专注力 。
如同作家梁晓声 。
梁晓声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 , 父母皆是文盲 , 无法给予他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 , 小小年纪的梁晓声 , 每天早上要洗菜、做饭、收拾房子 , 做完这一切的他 , 才能够去学校上学 。
一个人,吃过很多苦,才会有的品质
文章图片
为了珍惜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 , 梁晓声逼着自己专注 。
别的孩子去玩闹 , 他埋头看书;别的孩子暑假到处潇洒 , 他抓住每一分钟读书;别的孩子不喜欢做作业 , 他生怕老师忘了自己的作业 。
梁晓声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 , 自己最喜欢做的家务 , 便是煮粥 , 因为守着锅灶 , 他就能多读两个小时的书 。
正是因为童年吃过苦 , 成年后的他才有那份专注力 , 一篇篇文章问世 , 一本本书籍发表 , 梁晓声在文学界扎稳了跟脚 。
越是吃过苦的人 , 越明白专注的好处 , 很多事不是无法解决 , 只是想解决问题的人无法专注 。
当一个人懂得如何专注之后 , 未来无论要从事什么样的行业 , 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 都容易顺利解决 。
正如俗话说:“只要功夫深 , 铁杵磨成针 。 ”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 想在有限的时间 , 打拼出不同的未来 , 总该利用好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 。
一个人,吃过很多苦,才会有的品质
文章图片
02.
清醒地认知力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 , 极具深意 。
男人第一天去公司时 , 领导告诉他:“公司是努力的地方 , 不是交朋友的地方 。 ”
他不理解这句话 , 想尽办法和同事打好关系 , 以为多个朋友路好走 , 以为和同事关系和睦 , 自己在公司才会更加自如 。
没想到 , 自己给予同事的善意 , 换来的是各种麻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