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卡拉尼什|他们怎么说|那些曾经历丧亲之痛的人如何看待死亡?

3 月 21 日下午 , 东航客机 MU5735 在广西梧州藤县上空坠落 , 机上人员共 132 人 , 其中乘客 123 人、机组人员 9 人 。 目前 , 救援人员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 21 件、飞机残骸 183 份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 。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 , 每个人都会开始思考生命和死亡 。 每个人都终将面对亲人的离去 , 和自己生命的尽头 。
那些曾经直面告别的人 , 是怎样描绘这一切的?
01
在今晚的静修中 , 我觉得自己不再逃避关系 , 也不再抗拒人生 。 我想开放自己面对生命的每一个向度 , 我要冒险 , 全然地信赖我不再利用敏锐的心思替自己的护卫和逃避找借口 , 我要凭直觉行事 , 只要心中觉得事情是对的 , 我就会照做 。 如果觉得不对劲 , 即使再合理 , 我也会尽力避免 。 我要畅饮生命 , 充分地体验一切 , 不再是浅尝 。 我要拥抱一切 , 含纳一切 。
歌德说过一句很凄美的话:“所有成熟的东西都想死 。 ”崔雅已经成熟 , 因此她想死了 。 我一边看着她写下那一句话 , 心里一边默想 , 恩宠与勇气 , 存在与工作 , 静定与热情 , 臣服与意志 , 接纳与果决 , 这就是她一生的总结 。 她一生都在和自己的灵魂的这两面角力 , 最后终于将它们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也是她临终的遗言 。 我看着她将这两面结合成一体;我看着这份和谐感扩散到她生命的每一面向;我看着静定的热情为她的灵魂下了清楚的定义 。 她唯一的、最主要的人生目的已经完成;她完成了人生情境最残忍的考验 , 如果领悟不够就会被击垮 。 她的智慧已然成熟 , 她想要死了 。
这是我最后一次抱着我亲爱的崔雅上楼 。
——[美]肯·威尔伯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3)
肯·威尔伯是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哲学家 。 其重要著作有:《万法简史》《意识光谱》《性、生态与灵性》等十余种 。 其妻崔雅在婚后不久确诊癌症 , 抗癌五年后离世 。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是两人五年岁月的记录 , 由威尔伯撰写 , 其中引用了部分崔雅日记 。
02
“她来到这世上第一次呼吸时我就在她身边 , 她离世时最后一次呼吸我也在她身边 , 有多少父母能像我这样幸运呢?!”
—— [加]克里斯托弗·克尔
/ [美]卡琳·马多罗锡安
《在生命尽头拥抱你》
(中信出版社 , 2021)
克里斯托弗·克尔是一名临终关怀医生 。 他的所有患者都会死去 , 然而他曾经照料的患者中却有数千人在面对死亡时 , 会谈到爱 , 意义 , 还有优雅 。 他们告诉世人 , 要将关注点放在人生意义上 , 即使病入膏肓 , 依然存有希望 。 本段来自一位母亲 , 她的女儿在 28 岁时患癌 , 最终在母亲怀里离世 。 事后母亲向克尔医生吐露自己当时的感受 。
03
回顾以往 , 听来也许残忍 ,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 , 唯一让我们自己明白是否让病人感到善终的方法 , 就是我们到底会不会感到悔恨 , 或对某些事感到有遗憾或未完成 。 如果我们能很坦然地说 , 我们已经尽了一切努力的话 , 那么我们就已经是做到最好了 。 但就算如此 , 这成果也只对自己有意义 , 因为最后你所面对的 , 依然是个无人快乐的结局 。 而事实是 , 你终究失去了某人 , 这是怎样也不会感到好过的 。 而我们对于身处于死亡之中 , 最绝对而不可撼动的 , 就是爱 。 如果在生命将告终结的时刻 , 我们感到我们所付出的是爱的话 , 我想 , 这就是“善终”了 。
——[美]舍温·B.努兰《死亡之书》
(中信出版社 , 2019)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