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卡拉尼什|他们怎么说|那些曾经历丧亲之痛的人如何看待死亡?( 二 )


舍温·B.努兰是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 , 有丰富的行医经验 。 除了陌生病人 , 他还曾送走自己的好友 。 《死亡之书》是他行医生涯的心得总结 。
保罗·卡拉尼什|他们怎么说|那些曾经历丧亲之痛的人如何看待死亡?
本文图片

图源电影《当怪物来敲门》
04
说心里话 , 我最想念的那个保罗 , 竟然不是与我初坠爱河、风度翩翩、身强体健的保罗 , 而是生命最后一年那个全神贯注、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男人 , 是那个写下这本书的保罗——身体病弱 , 但精神不倒 。
……
在坟前坐下 , 你能听到风在吹拂 , 鸟在啁啾 , 还有花栗鼠窸窸窣窣匆忙的脚步 。 一路走到这里 , 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 他的坟冢也充满了坚强与荣耀 , 他值得拥有这样一块安眠之地——我们都值得拥有这样一块安眠之地 。 这个地方让我想起祖父从前很喜欢的一句祷告:“我们会在不知不觉间徐徐上升 , 来到永恒的山巅 , 那里的风多么凉爽 , 那里的景色多么辉煌 。 ”
但总是待在这里也并非易事 。 山顶的天气变化多端 , 而保罗被埋在山的迎风面 , 我来看他的时候 , 分别遭遇过烈日、浓雾和刺骨的冷雨 。 平常的日子这里有多宁静 , 天气差起来就有多不舒服——既孤独静谧 , 又饱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 正如死亡 , 正如悲痛 。 但这一切当中都蕴含了美 , 我觉得这样很好 , 很恰如其分 。
——[美]保罗·卡拉尼什
《当呼吸化为空气》
(浙江教育出版社 , 2020)
保罗·卡拉尼什是一名神经科医生 , 在事业即将迎来巅峰时确诊癌症 , 写下了回忆录《当呼吸化为空气》 。 本段来自其妻露西·卡拉尼什为此书所写的后记 。 露西·卡拉尼什也是一名医生 , 目前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工作 。
【保罗·卡拉尼什|他们怎么说|那些曾经历丧亲之痛的人如何看待死亡?】05
事实上 , 一个人死了可能只意味着他不再活着 , 但并不表示他已不复存在 。
于是我不断地跟她说话 。 我觉得这既必要又顺理成章 。 我跟她讲我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我一天中的所作所为);我一边开车一边向她指出一路的景致;我说出她的种种回应 。 我让我们的喁喁私语保持活力 。 我取笑她 , 她转而取笑我;我们背诵台词 。 她的声音让我平静并给我勇气 。 我越过桌面 , 看着一帧小小的照片 , 照片中的她一副稍稍揶揄的神情 , 我回答她的揶揄 , 不管她揶揄什么 。 简短的讨论后 , 平庸的家庭事务也顿时灼灼生辉:她认定浴室地垫实在丢人现眼 , 该一扔了之 。
外人也许会觉得这是个古怪或"病态" , 抑或自欺欺人的习惯;然而 , 顾名思义 , 所谓外人乃是未曾尝过悲恸滋味之人也 。 我自然而然地很容易将她外化 , 因为迄今我已将她内化了 。 这是悲恸的悖论:如果说这四年没有她我也好好地活了下来 , 那恰恰是因为她陪伴了我四年 。 她还那么活跃 , 证明了我先前的悲观论断毫无道理 。 毕竟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悲恸可能只是一重道义空间 。
——[英]朱利安·巴恩斯
《生命的层级》
(译林出版社 , 2019)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著名作家 , 其妻帕特·卡瓦纳在 2008 年因癌症离世 。 巴恩斯写下《生命的层级》来悼念共同生活 30 年的妻子 。
06
从理论上讲 , 这些纪念品的作用 , 是让你回到过去的某一刻 。
事实上 , 它们的作用仅仅是让我清楚地意识到 , 在那些珍贵的时刻 , 我是多么不知珍惜 , 不知感恩 。
在那些珍贵的时刻 , 我不知珍惜 , 不知感恩 , 这也是我无法承受的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