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老辈人说扫墓有3个禁忌要牢记,5种人不宜去,为啥?
文章图片
时间过得飞快 , 转眼间又是一年清明时 。
清明 , 是农历24节气之一 。 一般来说 , 每年阳历的4月5日为具体的时间节点 , 今年的清明也不例外 。
《淮南子·天文训》言:“春分后十五日 , 斗指乙 , 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又道:“万物生长此时 , 皆清洁而明净 , 故谓之清明 。 ”
清明时节 , 阳光明媚 , 气候温和 , 草木萌动 , 到处是一派春暧花开的怡人景象 , 正是携老扶幼郊游踏青的好时候 。
然而 , 古往今来 , 清明更是世人祭祖扫墓 , 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 为此 , 民间才有了“屈原死 , 遂端午;子推死 , 遂清明”的传说典故 。
当年 , 晋文公为纪念忠臣孝子的介子推 , 禁止全国炊烟升起 , 百姓只能以寒食充饥 , 并将放火烧山的这天定为寒食节 。
文章图片
次年 , 绵山介子推遇难处枯死的柳树又发新芽 , 晋文公认为这是介子推地下有知的感应 , 遂赐名“清明柳” , 又将寒食节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
随着沧海桑田 , 世事变迁 , 寒食节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 而清明节却沿续至今 , 一直为世人所看重 。
据说 , 清明墓祭 , 告慰祖先的习俗 ,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 不过 , 平民百姓没有这个资格 , 只能是举行家祭 , 唯有贵族阶层才能享受的特权 。
那时候 , 普通人去世下葬后大多堆起一个小小的土包而已 , 称作“坟”;而有身份的贵族就不同了 , 会用砖石结构筑起 , 称之为“墓” , 并且还立有高大的墓碑 。
到了唐代时 , 清明墓祭才逐渐演变为全国上下通行的习俗 。
《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 , 但近代相沿 , 积久成俗 , 士庶之家 , 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 。 ”
文章图片
每年清明 , 不管身居何处 , 人们都会怀着沉痛的心情 , 纷纷归乡扫墓祭祀一番 , 以尽缅怀思念之意 。
说到这里 , 咱们敲黑板划重点 , 简单聊聊清明扫墓的那些老规矩 。
一是穿着要得体庄重 , 以素淡为主 , 切勿衣着有大红大紫的鲜艳色彩 。 女士更不能浓妆艳抹 , 否则与墓地的气氛极为不符 , 也是对逝者先人的一种大不敬 。
其次 , 扫墓往返途中 , 长辈为先 , 后辈跟随 , 要长幼有序 。 并且少言低语 , 切记不可说笑打趣 , 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 这是极不严肃的行为 , 会遭人耻笑的 。
再者 , 添土要注意 , 铲土时要从左右两边开始 , 切勿从坟前墓后起土 。 老辈人有种说法 , 前面铲土断了子孙前程 , 后面铲土影响人丁兴旺 。
另外 , 添土过程中 , 切勿用铁锹拍打坟墓 , 这样会打扰到祖先的安息 , 对在世亲人不利 。
文章图片
按理来说 , 清明扫墓 , 祭祀祖先 , 不论男女老幼 , 后世子孙无人例外都应去的 。 然而 , 实际情况却是大有讲究 , 有5种人还是不去为好 。
旧时 , 人们的观念陈旧 , 认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 嫁出去了 , 就是婆家人了 , 若是扫墓祭祖 , 会给外人带来人丁不旺 , 香火难继的印象 。
当然 , 若是家里没有子嗣 , 女儿也只能前去扫墓祭祖 。 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今非昔比 , 基本上没有人在意了 , 女儿和儿子一样都可以尽孝道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82岁奶奶提醒!清明祭祖习俗,4类水果不能带,寓意不好,谨记
- 娘家|“钱多不住东厢房,无钱不与娘家忙”,老辈人:古人直言是可取的
- 老祖宗告诫:“四人清明不上坟”,哪四种人不能上坟呢?注意了
- 开封清明上河园|游客拍照时竟被铜像“偷袭”,网友趣评:“你挡住铜像了”
- 白清明|《乡村爱情14》白清明对李银萍的“冷落”,不只因为他“小心眼”
- 清明上河图|岳云鹏送雷佳音22米长《清明上河图》,这卷名画究竟有多少B角?
- |情人节将至,有幸遇见你,余生我们不离不弃
- 情人节将至 关于爱情的唯美文字 如果有一天,我终将离开
- |情人节将至,送什么礼物,才能送到对方心里
- 结婚|俗语“娶妻不娶翘翘嘴,嫁汉莫嫁天天垒”,老辈人说的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