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见信 一番话得罪半个乐坛,苏见信为何这么敢说?( 五 )


一山怎可容二“信”?
滚石待了三年,信仍一事无成 。
他感到非常挫败,躲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 。
手里夹着一根廉价烟,脚下全是空酒瓶 。
茫然若失 。
而立之年将至,仍郁郁不得志 。
一瓢瓢苦闷浇灌着他 。睡不着觉,他彻夜创作,写歌,练唱 。
常常唱到声带充血,发不出声音 。
提不起劲,他狂听唱片,模仿,学习 。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
信对自己说 。
2002年 。
命运迎来转机 。
信被日本唱片公司“艾回”签下,组成摇滚乐团——信乐团 。
苏见信 一番话得罪半个乐坛,苏见信为何这么敢说?
文章图片
以《死了都要爱》《天高地厚》《离歌》……将“信乐团”这把摇滚之火,烧遍两岸三地 。
作为主唱,信的狂妄呐喊,愤怒叫嚣,唱出一代人嘶吼的青春 。
30岁,终成名 。
从地下走到地上,他花了13年 。
这一路,心怀感恩 。
但 。
公司提供的,是机会,亦是束缚 。
成名后,频繁被要求着奇装异服演出,日复一日地唱《死了都要爱》 。
风格,单一 。
形式,枯燥 。
蛰伏多年,无任何进步可言 。
信疲倦不已 。
所以,合约期一到,他立马宣布单飞 。
面对“白眼狼”争议,信很平和,只说了句缘分使然 。
2007年,信单枪匹马,勇闯娱乐圈 。
一年一专 。
多栖发展 。
拼命至极 。
娱乐圈,新人层出不穷 。
信的发展,后继乏力 。
而后,声带嘶哑,几近失声,听力受损,皆为常态 。
信却很庆幸,幸好嗓子还能恢复,还有另一只耳朵可以用 。
一路苦难,他细嚼慢咽 。
这样的人,怎能甘愿被驯服?
苏见信 一番话得罪半个乐坛,苏见信为何这么敢说?
文章图片
再后来,他去音乐综艺 。
信很珍惜,也很困惑 。
珍惜舞台来之不易 。
困惑乐坛止步不前 。
2002年,他以翻唱作品初试啼声,搅动乐坛 。
2022年,仍是翻唱作品横行霸道,盘踞乐坛 。
自己是乐团出身,唱翻唱成名 。
虽受追捧,却常有抬不起头的感觉 。
20年过去,乐坛依然如此,怎能不叫他失望?
苏见信 一番话得罪半个乐坛,苏见信为何这么敢说?
文章图片
顶着被同类节目封杀的风险 。
信豁了出去 。
赤手空拳,撕下乐坛最后一条遮羞布 。
有人称他,头脑清醒,嘴直心快 。
有人骂他,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
一番话,得罪了半个乐坛 。
但又如何?信不在乎 。
他在乎的 。
是停滞不前的音乐 。
是摇摇欲坠的乐坛 。
是前路渺茫的自己 。
若原创作品无法进步,乐坛早晚面临枯竭 。
信甘愿跳出来,当这个恶人 。
得罪了一圈人,却也拽住了乐坛的生死线 。
赞他耿直也好,怪他鲁莽也罢 。
信全都认 。
乐团难有出路,原创顿足不前 。
他以清醒,以态度,拽动乐坛,让其堕落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
唯有如此,才能捍卫音乐与音乐人的尊严 。
若要细究 。
他无非是——
所认定的,路虽远行必至 。
所鄙夷的,不屑与之为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