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出书,火遍全网:这本女版《活着》,写透了女人的爱与坚韧( 三 )


痛苦或困难 , 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 不能否认 , 也不用逃避 。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曾说:
“我们试图忘记自己曾遭受的伤害 , 但忘记越多 , 我们失去的就越多 。
作为一个人 , 我们就越不完整 。
阴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 我们的天赋就沉睡在阴影里 , 当我们发现它 , 接受它之后 , 我们的生命就会苏醒 。
我们就会从阴影走向光明 。 ”
80岁出书,火遍全网:这本女版《活着》,写透了女人的爱与坚韧
文章图片
每个人经历的痛苦中 , 都藏着巨大的财富和养料 , 等待勇敢的人去发掘 。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1、放下受害者心态
很多深陷痛苦的人 , 往往是因为沉溺在受害者角色里无法自拔 。
他们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 没有人能对自己感同身受 , 只能顾影自怜 。
他们将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外界:都是别人害我这么惨的 , 我没有这种缺陷就好了 , 我没有经历那件事就好了 , 别人不那么对我就好了……
就像祥林嫂一样 , 虽然诉说痛苦 , 别人会给予同情和怜悯 。
但久而久之 , 也会变成“可恶”的人 , 只知抱怨 , 而无力自救的人 。
不沉浸在受害者心态中 , 不是原谅一切 , 而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
2、直面痛苦 , 整合人生的阴影面
冯骥才在《苦夏》中说 , “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 。 ”
苦难中 , 也会蕴藏生活的甜 。
《秋园》的作者杨本芬 , 也像母亲秋园一样 , 穷尽一生 , 只为能够活下去 。
女儿章红曾羡慕地说:
“说来奇怪 , 我每次写点什么都非常困难 , 好像无时不在写作瓶颈 。
但妈妈写起东西来就像拧开自来水龙头 , 随开随有 , 文字顺畅地从笔端流出 。
我想 , 那是艰辛生活给予她的馈赠 。 ”
可以说 , 那些独一无二的痛苦经历 , 成了作家杨本芬创作的养料 。
痛苦或困难 , 只是包装很丑的礼物 。
不抗拒 , 而是接受痛苦的指引 , 耐心剥开包装 , 也许会发现生命给你的馈赠 。
80岁出书,火遍全网:这本女版《活着》,写透了女人的爱与坚韧
文章图片
3、寻找资源 , 成就更好的自己
苦难本身 , 并不能必然促成人的成长 。
是奋力成长 , 还是就此沉沦?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心理能量 , 还取决于所得到的支持程度 。
秋园虽然经历过数次丧失 , 被多次欺辱 , 但也总是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 亲友的帮助 。
因为父母的偏爱 , 她躲过被缠小脚的命运;因为丈夫仁受的宠爱 , 她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 。
大儿子子恒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 只为离得近一点 , 能帮衬家里;大女儿子骅很小就像母亲一样 , 勤劳能干 , 帮助母亲带孩子 , 做家务 。
丈夫去世后 , 秋园又遇到了一位对她极好丈夫 , 周围的朋友邻居也对她帮扶有加 。
挫折并不可怕 , 痛苦的是孤立无援 , 身后空无一人 。
美国企业家理查·狄维士曾说:“人们需要保持着内心积极的力量 , 从始至终 , 永不放弃 。 特别是在人生中不如意、不顺心、不快乐的阶段 , 更是需要拥有充足的心理资源来支撑度过 。 ”
这些心理资源 , 来自先天的气质 , 童年的滋养 , 家庭的温暖 , 亲友的支持 , 甚至是从书本影视作品中 , 找到生活的动力 。
余华的《活着》一书中有句话: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来 , 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 , 是因为不得不走 。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 , 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