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天助自助者 。无论遇到何种困境,最终也只有你能够改变自己 。
在生活中,做自己,活出自我,人生才更加潇洒 。
生活不是为了取悦、讨好谁,你要做的永远都是做好你自己 。
境随心造,过好了自己,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因你而变得越来越好 。
文章图片
01 真正的亲密,是能够在对方面前独处
在《亲密而独立:活出边界,活出自己》这本书中,我国知名心理咨询师冰千里如是说:“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在伴侣那里享受独处的能力,而彼此也愿意给对方腾出属于自己的空间 。温暖又靠近,然而又有一定的距离 。慢慢地,关系中爱的能力就会发展出来 。”
在感情当中,能够给对方腾出足够的空间,关系才更亲密、更持久 。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坠入爱河的两个人彼此爱得深沉,甚至会为了对方,一大早起来走过两条街道,只为了买她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
【亲密 《亲密而独立:活出边界,活出自己》:生活,不是为了取悦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可以看得出两个人关系有多么好 。
然而,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后,当激情褪去,当爱意减半,两个人的感情却出现了危机:一方拼命地想要逃避 。
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会出现想要逃的念头和行动?
因为两个人没有把握好相处的那个度 。
就像开车需要保持安全距离一样,人与人之间也需要这个恰到好处的距离 。
要学会适当地松手,尽可能给彼此做自己的独处空间,而不是频频侵入 。
不过分绑紧对方,让对方有喘口气的机会,这是维持良好关系的秘诀之一 。
如此,做到了有松有紧,张弛有度,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才更融洽、更亲密 。
文章图片
02 活出自我,你不必一直取悦对方
康德说过:“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一个人必须顺从另一个人的意志 。”
在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会成为取悦迎合型的人 。
心里总是特别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与评价,特别在乎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样子 。
为此,我们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破坏了我们在别人眼里的好印象、好形象,从而变得一味地取悦和讨好对方 。
然而,过多地迎合别人的后果是,我们一再地压抑自己的诉求,久而久之,彼此心里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怨言 。
彼此之间,有了怨言和不满,自然心里不大畅快,从而陷入相互猜疑的困境中,彼此都活得不自在 。
这样扭曲的关系打破了彼此的平衡线,自然是很难长久维持下去的 。
那么,你到底是在取悦讨好谁呢?
在书中,冰千里说:“你最该满足的是‘内在小孩’的需要 。”
在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内在的小孩” 。小时候,如果父母对你的关爱欠缺,总是忽视你的存在,那么,你的心理慢慢就会形成“我不配拥有”“我不值得被爱”的自卑感 。
即使你已长大成人,你的这种自卑感却如影随形 。渐渐地,你内心里的不敢享受和心有愧疚感,便演变成为关系中的取悦和讨好 。
文章图片
03 活出自我,别人自然更重视你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居 《心居》:太为对方考虑,真的能幸福吗?看看这几对夫妻就知道了
- |向枫诗词专辑|《定远文学》签约作家(诗人)个人专辑第(7)期
- |历数种种,可知总总——《城南旧事》有感
- |《心居》结局悲惨:三对恋人都分离,一个小配角成为大赢家
- 心居 看透《心居》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才知道童话里不是骗人的
- 冯茜茜|《心居》最无底线又冷漠的人,为了利益不顾亲人的婚姻幸福
- 顾清俞|《心居》:“隐瞒家里有监控”,顾清俞的保留,应验了施母的断言
- |《心居》:施源和顾清俞离婚这件事,至少能带给我们四点启示
- |《心居》的矛盾人物,表面看似有很多优点,实则缺点很“隐喻”
- |《才不要和老板谈恋爱》如果回到十年前你最想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