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专业=工作?
这十几年来,我接触过成千上万名大学毕业生,“我不喜欢我的专业”就是他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
说来也奇怪,中国的学生就没几个喜欢自己的专业的,源头可能跟专业的选择有关:一是大部分人的大学专业是父母选的;二是不听父母的仅凭自己当初对社会的认识,去选了专业,现在又不喜欢了,就只能打脸了 。
中国的这种“学生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奇怪现象,是个常态,也是个失误,年轻人毕业后需要花费大致五年的时间才能相对弥补过来,这长达五年的试错时间,就是失误的成本 。
更有甚者,都毕业工作10年了,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接着又开始做MBTI性格测试,但仍然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 。
实际上,专业从来就不是工作,专业在中国仅仅是获取学历和相应学习能力的工具,却不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技能可以在工作中直接应用 。
再说,学校里的专业每年也都在更新和淘汰,学校里那些陈旧的理论知识,早就过时了,在你就业的单位完全不适用,你又何必对所谓的“专业对口”耿耿于怀呢?
另外,专业是大学里设置的主要科目,英文名叫做Major,工作却是具体的岗位,这俩完全不同的东西,如何对口呢?
经常听应届生说“我要改行!”,早干嘛去了?!
而且,你是学生,你只能换专业,你都还没工作,哪来的行业?
应届生就没有改行这一说,只有文科生去做理科生更适合的工作,这才勉强叫做改行 。
所以,专业并不是工作 。
03
性格=工作?
【职场 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一篇文章解决你所有困惑】西方的MBTI等职业性格测试,在欧美也许有用,根据个人的性格特性,推算出适合的岗位,再去求职 。
但,这套在中国怎么可能适用呢?算出你的性格适合做医生,你就能做医生了?算你适合做律师、精算师,适合做银行家,你就真信了?
还是那句话,“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里是中国,性格测试行不通 。
文章图片
2017年大学应届生人数又创新高,795万,2018年820万,毕业生就业率节节走低,所以大学会鼓吹“每一个毕业生都要有一份职业规划” 。
这是扯淡,学生都没进入社会,都没工作过,不知道社会和职场是啥样,如何做职业规划?
都没见过水的人,你让他写个计划“如何做游泳冠军”?结果就是学生花了上千元人民币去做性格测试,算出来自己适合做医生、律师、法官......这性格测试不做也罢,因为它只会让你更加不知道找啥工作,更迷茫 。
在以“关系”为主的中国职场,那些性格测试“算”出来的你的性格,对你在中国的职业发展于事无补 。
在中国的任何事业,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这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 。你的工作,跟你的个人性格无关,她存在于中国国情和社会共性之下,却不是你的性格发展的结果 。
以上三点,已经阐述得很明白:爱好、专业、性格都不是工作,也不是在中国求职的依据 。不明白这点,你将多走五年弯路 。工作并不是去迎合你的专业,也不是强调你的性格,更不是去满足你的爱好 。
04
什么工作适合我呢?
那么,这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呢?我该做啥工作呢?什么才是适合我的工作?
我们每个人可以自己挑选下自己身边40-50岁之间事业比较成功的亲友,多找几个,比方说找10个这样的人 。你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事业成功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特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这是我听过的最科学的解释
- 爱情|以爱为旗|在我临终之际
- |跟妻子提AA,半年后,男人急了:孩子不生,我妈病了不出钱不出力
- “我是跟前任同居过,你不接受可以分手,但没资格说我干不干净”
- 渐渐地,我们都变了,对感情不再执着了,看不清未来
- |我给女友送乌鸡汤,准丈母娘一把打落,临走时听到对话,我哭了
- 张芝华|演员张芝华,拍戏路上捡来一个老公,64岁活出自我
- 刘玉城|白象方便面让我找到了我想找的人
- 营销技巧:客户说,你再便宜200,我就买,你怎么应对
- 爱一个人真正很棒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