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三不问”,越不问或许越能涵养福报

说起王阳明 , 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 更是创立的伟大的“心学” 。 他的思想一出世 , 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
几百年来 , 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 , 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
心无挂碍 , 方能自在 。
王阳明有言:
人生有八苦——生 , 老 , 病 , 死 , 爱别离 , 怨长久 , 求不得 , 放不下 。 人生短暂 , 如白驹过隙 , 却又苦多乐少 , 不如意十之八九 。
早一点想开 , 就早一点释怀;纠结得越久 , 烦恼就越多;痛苦多一秒 , 快乐就少一秒 。
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三不问”,越不问或许越能涵养福报
文章图片
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 , 一辈子"三不问" , 越不问或许越能涵养福报
豁达的人 , 不问过去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道:
“过去都是假的 , 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 , 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 。 ”
所有当下的苦楚与欢欣 , 都是暂时的 , 终会被抛到身后 。
如果总回头看来时的路 , 那你就错过了前方的风景 。
很喜欢一个小故事:
从前 , 有个卖花瓶的小商贩挑着扁担赶往集市 。 突然清脆的一声 , 一个花瓶掉在地上摔碎了 。 小商贩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 。 路人不解 , 便问他:“你的花瓶打碎了 , 你怎么不回头看一下呢?”小商贩答道:“我再怎么回头看 , 花瓶也是碎的了 , 我要赶去集市 , 那里还有等待着我的顾客” 。
往事不可追 。 只因过去的种种 , 就如同已经摔碎了的花瓶 , 再去追忆和懊悔 , 也于事无补 。
豁达的人 , 懂得把过去的一切都留给昨天 , 保持一颗通透的心继续前行 。
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三不问”,越不问或许越能涵养福报
文章图片
沉稳的人 , 不问现在
很多人活得非常累 , 整日不是为过去的事唉声叹气 , 就是对将来的事忧心忡忡 , 茶饭不思 。
活在昨日 , 活在明日 , 却忘了自己只能活在当下 。
分享一个故事:
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 , 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回答:“有 , 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 , 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 ”那人接着问:“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 有什么区别呢?”慧海答:“他们吃饭总是想着别的事情 , 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总是做梦 , 睡不安稳 。 而我吃饭就是吃饭 , 睡觉就是睡觉 , 所以不一样 。 ”
有智慧的人从不问 , 在当下我应该做什么才快乐?
因为当你这么想 , 已经生活在别处了 。
眼下的每一刻 , 才是你唯一能把握住的时间 。
唯有活在当下 , 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当中 , 才能剪掉过去的愁绪和对未来的恐惧 , 心灵才能得到解放 , 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
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三不问”,越不问或许越能涵养福报
文章图片
坦荡的人 , 不问将来
人生的常态是无常 , 没有人能提前知道人生的剧本 。
面对无常 , 最好的状态 , 不是千算万算 , 而是随遇而安 。
汪曾祺说得好:
“世间无物皆有情 , 难得最是心从容 。 ”
在生活的洪流里翻滚、折腾 , 最好的状态是 , 艰难而乐观 , 窘困而平和 , 不畏前路 , 坦然面对未来的起起伏伏 。
林清玄如是说:
“乐来欢喜 , 苦来甘愿 。 ”
与其在急躁中将就一生 , 不如在沉稳中享受生活 。
做一个心静如水的人 , 处事淡然 , 遇事坦然 , 是一种境界 , 也是最明智的生活态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