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嫂探亲记
文章图片
王志恒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文章图片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情不自禁地便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在雪域高原守边关的岁月 。
那时西藏交通通讯十分困难,数万边防部队的给养,一是靠青藏川藏两条钢铁运输线 。二是靠多个汽车团的战友们常年奔波在雪域高原上 。通讯更是困难,一般县设邮政局,邮政车无固定行车时间,个别边远县未开通邮电业务 。干部战士和家中通一次信,来往通常需两个月,个别边防点甚至需半年至一年 。看到的报纸多是一个月以前的,1963年以后,每个连队才配备了一个红灯或熊猫牌收音机,以供部队收听新闻 。由于交通困难,干部在职工作满两周年,才可回内地休假一次,假期三个月 。战士超期服役即三年后,才能輪流回乡探亲一次,假期30天,一般服役5年左右才可探亲 。由于部队驻地边远高寒,交通不便,长期处于野战环境,钻山沟住帐篷,无正规固定营房 。因此干部战士家属极少来队探亲 。偶尔有个别来队,也多在夏秋两季 。
六十年代干部休假回内地,都扛着铺盖卷,搭乘汽车团运送物资的往返車進出藏,七十年代后沿途兵站才配备了被褥 。军区通往西宁和成都的班車,每半月有两辆对发一次,乘坐者大部分是军区机关和驻拉薩部队的干部战士,其他人员想坐须住招待所排队等数十天甚至几个月,贡噶机场通航后,交通稍有缓解,但有时仍须长时间等机 。
1966年后,部队陆续驻防甲朗米,环境和气候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但由于长期的艰苦环境和野战生活,不少干部产生了厌倦情绪和离队思想 。有的因身体有病,父母年迈写报告要求复员,有的因家庭拖累,孩子上学无助要求转业 。当时上级要求部队要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为了解决干部安心部队,安心边疆的实际问题,师在兰州和临洮加强了家属队工作,少部分营团干部家属子女得到安置 。但大部分干部仍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特别是一些干部子女己到上学年龄,为了稳定部队,各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家属随军问题 。
1974年6月,33团4名营级干部的家属,分别叫分别叫陈秀芳、付芝兰、王清萍、马由云 。4位军嫂拖儿带女,一行十人,由家乡出发,经过28天长途跋涉,来到部队,進行了一次支援边疆,支持部队的实际体验 。她们首先拿到部队批准来队的介绍信,然后用电信联系並确定到西安集中的时间地点,尔后由部队指定一名同期休假归队的战友,帮助统一购买到成都的火車票,负责带队並联系軍区驻川办事处第二招待所,解决住宿和安排進藏的車辆 。在成都等了5天,因班車无望,成都几名休假的战友又联系到汽車2O团進藏送物资的車,之后几个战友又将这十名家属和小孩送到簇桥乗車 。
文章图片
四軍嫂都来自陕西关中农村,自幼很少出远门,这次跨省赴边疆探亲,若无坚强的意志和拥軍思想,很难想象她们是如何度过二十多天的车途劳顿 。在交通困难的年代,即便是七尺男儿出行也困难重重,何况是半边天拖儿带女雪域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人默认了恋爱关系的六个“信号”,男人别不懂
- 青铜 国宝古剑被掰成6段盗卖,12年后终于合六为一,锋芒亮眼
- 为何五六十岁的人不显老?两个女人说出心里话
- |C罗晒“六娃”全家福,女友挺孕肚半卧草坪,因病缺席比赛惹争议
- |《浮生六记》:模糊的界限是家庭痛苦的原罪
- 为何五六十岁的人不显老?两个女人说出心里话
- 思念|男人思念情人的最高境界:这“六个字”足以诠释一切
- 在夫妻在生活中,女人为什么害怕五六十岁的男人?
- |婚姻里,最旺夫的六种女人,男人要好好珍惜
- 人过六十,要学会富养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