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四軍嫂经过一周的联系等待,总算坐上了進藏的軍車,車上装一层当坐垫的大米麻袋,每人带一个衣物小包袱和小提包,6个小孩中最大的5岁,最小的一岁半 。她们一路颠簸,风尘仆仆,早出晚宿 。相互照顾,帮困携幼,翻山越岭,忍饥受寒 。每天上下车住兵站登记,借还被褥和招呼小孩吃住行 。不仅要克服车途劳累的困难,还要战胜高原反应和自然災害带来的干扰 。那时候川藏公路虽海拔较低,但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著名的二郎山,雀儿山,理塘山,七十二拐是必经之地 。时值雨季,到处是塌方和泥石流 。一路上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风险,一是车队翻越二郎山时,遇到两次堵车和翻车事故 。走过川藏线的战友都了解,那时公路全是沙土石结构,二郎山路段弯多路窄,山高沟深林密,有几处断崖上写着"老虎咀","鬼招手" 。翻車事故时有发生,她们乘坐的车队行至二郎山半山腰时,因一辆車翻到沟里死伤各一人,车队仃车察看现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進行抢救 。当时一个家属看到此情受到惊吓,便产生恐惧情绪,之后几天情绪低落,寝食不安 。路上走走仃仃,甚至提出返回,经相互开导,安慰,逐渐好转 。第二次是車队翻越理塘山时,一个家属因血压稍高,产生高山反应,当时头晕呕吐,不醒人事,孩子小,又哭闹,车队又无医护人员,其他家属也无经验而束手无策 。还是汽车部队战友们有经验,他们从其他车找了一个氧气袋,又把病号安排在驾驶室,就这样赶到下一站,第二天下山后有所好转 。
【军嫂 六七十年代,军嫂进藏探亲,要经历了多少艰辛?】第三次是車队行过然乌兵站时,前方因雨季山体滑坡,必须等半天路才能修通 。四个家属带上孩子,扛上行囊,忍着饥渴,步行3公里,绕过滑坡山体,来到安全地带,尔后由扎木派車把他们接到兵站 。第二天车队到扎木后休息两天,刚准备向通麦行進时,又传来前面路段因雨塌方桥被冲断,无奈之下又在扎木仃了三天 。待路桥修通后才赶到通麦,从扎木到通麦1O0多公里,車在路上边走边仃,竟走了一整天 。到通麦后经了解,到林芝途中要翻几座山,路上多处塌方和泥石流,必须边走边排除从山上滚落下的石头,不知转过几个弯,越过几座山,7月12日,四軍嫂一行10人,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無数风险,总算赶到了林芝,从林芝到甲朗米没有班车,她们又在兵站等了5天 。7月18日,团卫生队的救护车去林芝送病号,才将她们接回卧龙台 。从家乡到部队,一路上共走了28天,行程约4OOO公里 。
这四名軍嫂,怀着一颗热爱部队,热爱祖国,支持边防的信念,不畏艰险,不顾长途劳累,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面对高寒缺氧,山高谷深水险,少炊断路,人烟稀少的环境,她们毫不畏惧,吃苦耐劳来到部队 。真是你献身祖国不怕流血汗,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祖国的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
军嫂本是半边天,雪域探亲不怕难 。
万水千山似游玩,盼得边疆胜长安 。
文章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王志恒:陕西蒲城人,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 。1961年入伍,在部队服役22年,历任班排长,干事,股长,政治处主任等职 。参加过藏北平叛,中印反击战和中尼边界勘察定界,多次受奖评为五好战士 。1982年转业到陕西农科院,后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人默认了恋爱关系的六个“信号”,男人别不懂
- 青铜 国宝古剑被掰成6段盗卖,12年后终于合六为一,锋芒亮眼
- 为何五六十岁的人不显老?两个女人说出心里话
- |C罗晒“六娃”全家福,女友挺孕肚半卧草坪,因病缺席比赛惹争议
- |《浮生六记》:模糊的界限是家庭痛苦的原罪
- 为何五六十岁的人不显老?两个女人说出心里话
- 思念|男人思念情人的最高境界:这“六个字”足以诠释一切
- 在夫妻在生活中,女人为什么害怕五六十岁的男人?
- |婚姻里,最旺夫的六种女人,男人要好好珍惜
- 人过六十,要学会富养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