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实验剧团”第一批学员中就有王羽、罗烈和郑雷 。 “这三位都是张彻招考进来的 。 王羽是游泳队运动员出身 , 郑雷是健美先生出身 , 罗烈其实是印尼华侨 , 他们明显不似成龙 , 七小福戏班出身 , 也不是刘家良这样本身就是武术世家 。 可以说张彻招的都是体育健将 , 是那些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主儿 。 ”魏君子说 。
王羽在影坛崭露头角的片子是《边城三侠》(1966年) , 翻拍自日本的剑戟片 。 就是这样 , 一部一部到了《独臂刀》(1967) 。 魏君子回忆说 , 《独臂刀》的剧情是编剧倪匡从金庸小说《神雕侠侣》摘了一部分 , 杨过断臂的情节 。 “这个片子和过往武侠片最大的不同 , 其实是在强调叛逆精神上 , 这和整个六十年代全球反主流文化倒也暗合 , 凸显了暴力的因子 。 ”
王羽饰演的方刚 , 听名字就是从“血气方刚”化用而来 。 和小说中杨过早年经历类似 , 方刚在师门之中修炼 , 虽然师父待他不薄 , 但和师兄弟都处不好关系 , 为了免伤同门之义 , 方刚决定自我放逐 , 远走他乡 , 之后又练成了绝世武功 。 当师门有难 , 方刚挺身而出 , 可在拯救师门之后 , 他并没有留下光复师门 , 依旧选择了离开 。 “这在当时 , 是非常叛逆的结局 , 但是年轻人都喜欢 。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王羽剧照
在“独臂刀”这个大IP上 , 王羽做到了极致
通过《独臂刀》 , 王羽一跃成为港台、东南亚的超级银幕偶像 。 而《独臂刀》和同年上映胡金铨执导的《龙门客栈》一道 , 共同开启了“新武侠”风潮 。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 王羽在《独臂刀》中的蓄须 , 这在他和张彻合作的前几部武侠片中是没有的 。 “蓄须凸显了男性的雄性气质 , 同时也和片中人物饱经磨难的沧桑感吻合 , 他在续集《独臂刀王》(1969年)中依旧延续了这一扮相 。 《独臂刀王》可以说是个商业大片 , 狄龙、姜大卫在里面跑龙套 , 而王羽饰演的方刚一人独战‘八大刀王’ 。 和他搭手的都是谁呢?刘家荣、刘家良、袁仁祥、唐佳等香港龙虎武师的班头 , 全在里面演‘刀王’ , 可以说是给王羽配戏 。 ”魏君子感慨道 。
1970年的《龙虎斗》 , 是王羽第一次自编、自导并主演的影片 , 也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 。 作为一部拳脚功夫片 , 电影凸显了民族精神 , 展示了“中日大战”铁砂掌对空手道 , 也确定了王羽拳脚功夫片的框架和其人物标签 , 并影响了之后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1972年) 。
本文图片
《龙虎斗》剧照
拍完《龙虎斗》 , 王羽违约离开邵氏 , 回到中国台湾 。 “《龙虎斗》是在他离开邵氏之后推出的 , 所以邵氏并没有花大力气去推广 , 但仍然大卖 , 以至于眼看就要超过邵氏之前所有电影的单片票房 , 这肯定不是邵逸夫所乐见的 。 我记得周星驰当年拍《功夫》的时候 , 接受访问就提到了小时候看《龙虎斗》 , 足见对他影响很深 。 ”魏君子说 。
看到拳脚功夫片流行 , 邵氏在1972年推出了《天下第一拳》 。 “其实就是又翻拍了《龙虎斗》 , 让里面罗烈饰演的反派作为男主角 。 《天下第一拳》是香港首部在美国院线上映的影片 , 票房大卖 , 甚至超过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1973) 。 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杀死比尔》(2003年)片头音乐 , 就取自《天下第一拳》 , 作为对邵氏 , 对香港功夫片的致敬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工资上交 娶一个不爱家务分担,各种压根不纪念日都有礼物,你喜欢吗
- 结婚纪念日 人到中年,这3种礼随了也白随,毫无意义
- |“它的开头是我的感情生活,但最后是我纪念一个女性的方式。”
- 结婚纪念日的前一天 婚姻出现问题,我该怎么办?要苦苦挽留吗?
- 在《加油 记不得纪念日,也要记得对方的生日
- 朋友的父母在金婚纪念日那天 长久的婚姻,一定是互相忍耐
- 魏翔|42岁迎来首个银幕男主角,魏翔:绝对让你笑出眼泪
- 结婚纪念日|其实,爱一个人最舒服的姿势,就是两个字
- |电影《柳浪闻莺》定档3月8日,郑云龙银幕首秀演绎诗意爱情故事
- |英国结婚时间最长夫妇庆祝81周年结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