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纪念|王羽:银幕大侠,江湖直男( 三 )


王羽离开邵氏 , 是嘉禾邹文怀的“怂恿” 。 当年 , 邵氏和嘉禾过招 , 都要拍“独臂刀” , 还闹出了官司 。 原来嘉禾成立后 , 王羽在日本拍摄《盲侠大战独臂刀》(1971年) , 日本演员胜新太郎演“座头市” , 王羽依旧演独臂刀 。 而同期 , 邵氏开拍了《新独臂刀》 , 则由新人姜大卫、狄龙主演 。 “于是两家的‘独臂刀’就要争个正朔 , 版权官司的讼案对簿公堂 , 最后法官判嘉禾胜诉 , 邵氏又不服上诉 , 闹得沸沸扬扬 。 ”独臂刀案 , 后来成为香港经典的民事诉讼案例 。
王羽拍完《盲侠大战独臂刀》后回到中国台湾 , 自组公司 , 又开拍了《独臂拳王》系列 。 “他把独臂刀的武侠片改成拳脚片 。 包括自导自演的《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独臂拳王勇拼楚门九子》 , 都非常卖座 , 其中《大破血滴子》是昆汀最爱的几部港台功夫片之一 。 ”魏君子介绍说 。
而天下大势 , 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 。 上世纪70年代末 , 王羽和姜大卫 , 两代“独臂刀”的饰演者合组公司 , 又拍了《独臂侠大战独臂侠》(又名《独臂双雄》 , 古龙编剧) 。 “所以在独臂刀这个大IP上 , 王羽可以说在幕前、幕后都做到了极致 。 ”
王羽|纪念|王羽:银幕大侠,江湖直男
本文图片

王羽(右)和李小龙
晚年“上社会新闻版更多” , 曾想拍个人往事“我的《艋舺》”
王羽在1997年正式息影 , 转而从商 , 亦颇为成功 。 现而今很多年轻观众对他的印象 , 大都源自陈可辛导演的电影《武侠》(2011年) 。 《武侠》的立意要集武侠片之大成 , 而武侠片这个类型就是张彻和王羽开启的 , 电影有致敬《独臂刀》的意思 , 陈可辛势必要想到王羽 。 而陈可辛的父亲陈铜民 , 之前就是邵氏的编剧 , 也曾主管过邵氏电影的宣传 , “所以陈可辛肯定从小就看王羽的电影长大 , 他是王羽的小迷弟 。 ”魏君子笑言 , “《武侠》里王羽出演七十二地煞的教主 , 声若洪钟、刀枪不入 , 那个气场真不是一般人能演出来的 。 作为武侠片的影迷 , 最大的惊喜就是看到是王羽登场 , 他那会儿的状态太好了 。 ”
王羽|纪念|王羽:银幕大侠,江湖直男
本文图片

王羽在《武侠》
2012年 , 导演张彻逝世十周年之际 , 魏君子因为正在写作《武侠大宗师:张彻》一书 , 想到了张彻大弟子王羽 , “王羽长居台湾 。 正好当时是他凭借《武侠》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 我们就在香港见面做了访问 。 老爷子拍完《武侠》不久就中风了 , 当时情况还不太严重 , 外表上基本看不出病症 , 只是他的手时不时有点抖 。 这次采访的全文 , 我的《武侠大宗师:张彻》一书收了一部分 , 《香港电影往事》收录了全篇 。 ”
魏君子回忆说 , 王羽那次采访中可谓知无不言 , “他把当年怎么进入邵氏 , 倒反邵氏 , 以及自立门户这些过往都做了回顾 。 ”作为一则采访花絮 , 两人还聊到钮承泽导演的少年帮派江湖片《艋舺》(2010年) , “我记得老爷子当时听罢 , 摆了摆手说 , 那都是小儿科:我现在特别想拍一下我的往事 , 我的《艋舺》 。 ”
魏君子说 , 如果让自己总结王羽的一生 , 就是八个字:银幕大侠 , 江湖直男 。 “他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那时人们都活得特别磊落 , 他更是如此 , 做什么事儿都摆在台面上 。 ”举个例子 , 王羽自导自演《龙虎斗》时 , 吴思远任副导演 , 两个人因为拍摄期间理念不合 , 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吴思远捧李元霸拍了《龙之忍者》(1982) 。 片子大火之后 , 李元霸毁约去了中国台湾拍戏 , 吴思远后来一次去台湾 , 结果遭人暴打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