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和闲人交往,是一种自我消耗( 二 )


《劝民》诗云:
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
人一旦闲下来,会把时间浪费在鸡毛蒜皮的琐碎上,平添许多怨气 。
与闲人交往,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变得懒惰,失去动力 。
一次聊天,朋友小希讲起自己的经历 。
刚工作时,小希与同事欣欣关系很好,两个人经常一起吃饭 。
可相处久了,小希发现,欣欣总是得过且过,从不想花时间提升自己 。
工作不顺心了,欣欣就把责任推到同事身上,抱怨同事工作不认真,自己却从不思考如何补救 。
看到有人升职加薪,欣欣又吐槽别人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却看不到别人为了拿下项目埋头耕耘的时光 。
她总是一面刷剧,一面抱怨公司不给她机会,可是,每当部门技术培训,她又总说自己很忙,极力推脱 。
相处久了,小希觉得自己开始被负能量包围,时常感到心累,渐渐地,小希选择和欣欣慢慢疏远,最后断了来往 。
与闲人相处久了,轻则消耗精力,重则让我们失去拼搏的欲望,沦为自己讨厌的人 。
苏轼 和闲人交往,是一种自我消耗
文章图片
春节回老家时,刚好有亲戚在家做客,问起我的工作情况 。
我笑着回应:“挺好的,公司里的人都很优秀,能学到很多东西 。”
没想到这位亲戚竟然回了句:“女孩子工作那么拼干什么,找个好人家嫁了不好吗?”
类似的指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方也许并不是真正关心我们,只是闲来无事,喜欢干预他人的人生 。
白岩松曾说过:
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
很多时候,并非是生活在刁难我们,而是我们太在意闲人的看法,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动摇了自己的内心 。
与其让闲人消耗自己,不如默默修炼自我 。
鹤立鸡群,不如远离鸡群 。
苏轼 和闲人交往,是一种自我消耗
文章图片
远离闲人,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作家冯唐曾说:
时间太少,好玩儿的事儿太多,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纠缠 。
放眼古今,成大事者,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闲人琐事上 。
宋朝宰相吕蒙正,用了不到12年的时间就当上宰相,因此也遭人嫉妒,诋毁诽谤不断 。
当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第一天上朝时,路上就有人对他出言嘲讽:“这小子也可以参知政事呀?”说着还发出了格外刺耳的讪笑声 。
吕蒙正头也不回,继续走自己的路 。
下朝后,见他始终没有提及此事,同僚愤愤不平,表示要为他追查此人 。
吕蒙正连忙制止:“千万不要查清是谁说的,否则我会一生念念不忘 。”
不知道,不追查,不在意,才是面对闲人、闲话最好的回应 。
苏轼 和闲人交往,是一种自我消耗
文章图片
真正有格局的人,不会因为闲杂人等的言语,改变自己前进的方向 。
他们深知,与自己的人生相比,闲人无关紧要,过于看重他们的评价只会平添烦恼 。
大文豪苏轼曾屡次遭章惇陷害,一贬再贬,可他从未被莫须有的罪名同化,更不曾把章惇的伤害放在心上 。
后来,苏轼遇大赦,章惇担心苏轼打击报复,便让儿子写了封信,请求他网开一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