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告诉你,为什么好朋友会渐渐走散
文章图片
在宋朝的文人中 , 苏轼大概是朋友圈最大 , 结交朋友最多的人 。
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 , 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
从皇帝百官 , 到贩夫走卒 , 他都一视同仁 , 倾心待之 。
五湖四海 , 各行各业 , 都有他待之为友 , 和待他为友的人 。
但是“相遇在风中 , 聚散不由你我 。 ”
很多至交好友 , 随着人世变迁 , 一点点在他的生命中隐形 , 终至消失 。
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 老死不相往来 。
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 , 终究难敌岁月消磨 。
人生总无常 , 无论是谁 , 都只能陪你一程 。
鲁迅曾写过一篇小说《故乡》 , 记录自己小时候的玩伴闰土 。
两个人年纪相仿 , 闰土管他叫“迅哥儿” , 带他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
三十年后 , 再次重逢 。 鲁迅本以为可以重温旧日美好 , 可闰土却张口叫了一句“老爷” 。
一层厚厚的障壁隔在两人之间 , 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友谊 。
岁月在变迁 , 我们都在变化 。
曾经的朋友 , 曾经的友情 , 也会一点点模糊掉 。
苏轼和沈括也是这样 。
两人本来是翰林院的同事 , 平时一起上班 , 谈论诗文 , 在青年时期有着很不错的感情 。
可是后来苏轼外放地方 , 沈括在京城跟随王安石变法 。
两人的生活轨迹南辕北辙 。
沈括在京城 , 深受王安石器重 , 每天想的是如何把新法落实 , 富国强兵 。
苏轼在地方目睹民生艰难 , 到处讲新法的弊端 。
沈括去杭州巡查 , 看望苏轼 。
苏轼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昔年好友 , 与他无话不说 , 无话不谈 , 自己讽刺新法的诗 , 也都拿给他看 。
可他不知道的是 , 沈括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沈括了 。
沈括是新法的先锋 , 是王安石面前的红人 , 也是苏轼自己口中的祸国者 。
身份已然对立 , 好友变成了敌人 。
回京之后 , 沈括摘出苏轼诗文中讽刺新法的句子 , 上告朝廷 。
这为后来的“乌台诗案”埋下伏笔 。
苏轼遭遇人生第一次“滑铁卢” , 几乎丢掉性命 。
而沈括这位大科学家 , 也留下了一生的污点 。
后来新党倒台 , 苏轼路过润州 , 沈括心中有愧 , 亲自接待 , 以延州石墨相赠 。
苏轼礼貌地写了一篇《书沈存中石墨》 , 夸赞沈括的功绩 。
字里行间客气异常 , 早已没了当年的亲密 。
不同的经历 , 不同的境遇 , 塑造着不同的人 。
当我们在时间线上分开 , 彼此踏上不同的旅程 。
不同的际遇镂刻着不同的人生 。
无论我们如何不愿承认 , 很多时候 , 这一刻 , 就是友情的终点 。
文章图片
我们总说三观不同 。 到底何谓三观不同?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
夏虫不可语冰 , 三观不同的人 , 连吵架都吵不明白 , 更何况是做朋友呢?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
看到地上的金子 , 华歆高兴地去捡 , 管宁不为所动 , 继续除草 。
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 , 有大官穿着礼服从门前走过 , 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 , 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热闹 。
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 , 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
这就是“管宁割席”的由来 。
一旦三观产生差异 , 再也无法相融 。
苏轼和章惇在青年时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 两个人一起游山玩水 , 吟诗作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兵团戒毒有人说 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的8个真相
- 梁晓声 有些人对你做这些事,不是为你好,而是看不起你
- |《心居》:女人看不上你,很可能是这些原因,与金钱无关
- 贷款 “368万贷款?你要我怎么还!”女孩在深圳地铁崩溃大哭让人破防
- 或许 从陌生到陌生,你们用了多长时间?
- 恋爱|与男人相处,他做到这3点说明是真的爱你
- 喜剧之王 好莱坞“喜剧之王”扛鼎之作,教你看清生命真相,走出人生幻象
- |你的心之所向,不会骗人
- 人生匆匆 半生已过,告诉自己,生活不易,不必攀比
- 彩礼|“我现在可以嫁给你了,我妈说彩礼减半”“我半年前就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