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听到这世界的声音 保留一个地方( 二 )


情感 , 是人类区别于别的智能机体的最基本特征 , 然而 , 情感 , 也是一种带来过多损失及消耗的人性 。 纵观以往的人类历史 , 人们为欲望所操纵、彼此挤压碰撞的黑暗残杀 , 构成了一部悲歌回荡、尸骨累累的恶行记录 。 可以说 , 在某种程度上 , 情感增大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竞争压力、心理负担、生活成本和机会成本 。 情感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类缺憾 。
男女爱情 , 更是情感中最麻烦的一种 。 所谓爱情 , 它的本质混浊、粘稠而纠葛不清 , 爱情使本来清澈见底的事物变得暧昧不明 , 是爱情使女人与男人的交手变得惨烈 , 如果她们能早一点看清楚爱情的质地 , 或许 , 她们能更为自爱自助、富有成效地过完一生 。 其实 , 爱与被爱 , 追求与收获 , 永远是不等式 , 情感生活中谁投入越多 , 谁就是输家 。 大部分女人 , 一生最好的青春年华 , 多浪费在男人与家庭上 。 如果女人能象男人那样 , 强化自身的性别主体地位 , 那么 , 她们何至于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这样一种低机会、高成本的脑体劳动中 。 在丽色和热恋远去之后 , 她们到底还能走多远?
作者:黎荔“听到这世界的声音 保留一个地方
文章图片
有一则这样的佛教故事:有一天 , 老和尚手执一只小鸟 , 双脚跨在门坎上 , 把圆觉为首的一帮弟子堵在门口 。 老和尚问 , 你们知道师父欲进欲退?小鸟是死是活?众徒弟不知如何回答 , 都推荐大师兄回答 。 圆觉想 , 师父是当事人 , 进退、死活都掌握在师父的意念和手足之中 , 不能随意下定义 。 于是 , 圆觉坚定地回答:不知 。 老和尚又问 , 师父是应该出走还是应该回去?小鸟是去还是留?圆觉果断地回答:随缘 。 老和尚称赞圆觉悟性好 , 真正明白进退、死活、去留、随缘的道理 。
一道家的门槛 , 使女人尴尬地处于进退、去留、有无两种状态的边缘 , 其间的得失和冷暖 , 又有谁比我们自身更为知晓?我并不是女权主义者 , 我也承认 , 以家庭生活为重心 , 的确使许多女人活得滋润 , 她们不适合于残酷厮杀、打拼的职场 , 而在锅碗瓢盘间得心应手 , 那么 , 由她们回归家庭好了 。 而另有一部分女人 , 她们富于行动能力、有一颗不安份的心 , 热望着大步跨出门槛去 , 奔向变化无穷、广阔而精彩的生活 , 那么 , 由她们风尘猎猎去吧 。 最可悲的 , 是徘徊在门槛上的那一拨女人 , 她们前瞻后顾、左右为难 , 始终不明白生命在于自由选择 , 行使主体自由意志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
作者:黎荔“听到这世界的声音 保留一个地方
文章图片
从1990年 ,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发表《一间自己的屋子》开始 , 女人明确地宣称 , 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 一个身心完全舒放的地方 。 百年妇解运动 , 使这个物理意义上的“屋子”的建立 , 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 。 但是 , 女人走向真正的自由意志 , 道路仍然漫长至极 。 爱和母性 , 是囚困女人的最基本力量 , 那是黑色光或荆冠 , 以光明和荣耀的外观 , 遮蔽和粉饰了内在的伤创 。 离开了爱和母性 , 女人也许是干枯的 , 她们的身体再花繁叶茂 , 也得不到眼泪和奶汁的滋润 。 然而 , 一个全身散发着这种似咸似甜气息的女人 , 毕竟植物性和肉体性也太强烈了 。 只过与身体相连的人生 , 必然看不到完整的自己 。
光凭身体的自由意志 , 我们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 。 很多徜徉在物质海洋中的都市女性 , 作为都市的五彩热带鱼 , 她们不仅可以无拘无束享受物质文明 , 而且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否定传统 。 爱情、婚姻在她们那里已不再神圣 , 她们把爱情当成一种游戏 , 在这种游戏中如痴如醉地畅游历险 。 其实 , 这种对自我欲望的毫无节制 , 很难说就是女权主义制造“新女性”的一个标识 。 狂欢的背后 , 常常是无尽的空虚与寂寞 。 新新女性挥舞着名牌手袋的蔻丹手 , 并不比挽着丈夫牵着娇儿的传统主妇更强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