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 河北男子2000元定存20年,到期应取9万,银行:最多给你9000元( 三 )


面对老骆句句在理的驳斥,银行依旧拒不认账 。老骆火冒三丈,一纸诉状将青县支行告上了法庭 。
存款 河北男子2000元定存20年,到期应取9万,银行:最多给你9000元
文章图片
针对这场纠纷,青县人民法院做出了判决:
央行政策是签订储蓄合同之后实行的,政策不具有前溯力,不影响该合同的法律效力,因此该合同依法有效 。但法庭支持青县支行的处理方式,即兑付给骆先生本息共计11000元 。
老骆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上诉到青县中级人民法院,坚持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
存款 河北男子2000元定存20年,到期应取9万,银行:最多给你9000元
文章图片
可13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媒体报道过这起纠纷案的后续 。老骆最终是否拿回了应有的利息,已无从知晓 。
但这并非个案,对于此类事件的结局,或许可以从另一位储户的经历中,窥见一斑 。
198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一家银行,推出了酷似青县支行“生活基金”的储蓄项目,也附带着利息一览表 。
他们的存期从9年到24年,分为五档,存款数额从几百到一千 。表中显示,1000元存满24年,就能得到11万利息 。
那时,黄大爷手上恰好有1000元积蓄 。省吃俭用一年多,辛苦攒下的这笔钱,一下子要全部存入银行,他很是不舍 。
但想到多年后,老迈的自己能有这十几万的养老保障,黄大爷觉得舒坦了许多 。存钱后,他安心地过了24年 。
存款 河北男子2000元定存20年,到期应取9万,银行:最多给你9000元
文章图片
2013年,黄大爷前往银行,想把11万1千元的本息全部取出 。工作人员却告诉他;“这项业务已经停办了,按照同期同类储蓄产品利率给您核算,本息合计是5300元 。”
听罢,黄大爷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24年前千辛万苦攒的1000元,过了那么多年,居然只换回今天一个月的薪水 。
这多么不值当,多么不公平,搁谁谁乐意啊?
黄大爷一气之下,把银行给告了 。
然而,法院给出的判决是:银行兑付黄大爷本息共计2万余元 。
这既不是黄大爷期待的11万,也不是银行给出的5300元,到底怎么回事呢?
存款 河北男子2000元定存20年,到期应取9万,银行:最多给你9000元
文章图片
法院认为,黄大爷的11万,是基于利率和保值补贴率不变的情况下,计算而得;而银行的5300元,是套用现下利率核算所得 。所以,双方都存在错处 。
时隔多年,利率和补贴率都应有所变动 。
因为政策没有前溯力,银行必须按照1989年所签合同上,11%的月利率来计息 。而24年间所产生的利息税,必须从黄大爷的利息里扣除 。
这样一算,就得到了2万多的终审结果 。
黄大爷和银行都愿意接受,于是这场纠纷得以圆满落幕 。
存款 河北男子2000元定存20年,到期应取9万,银行:最多给你9000元
文章图片
其实,古早存单难以兑现的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
河北的胡师傅,于1989年在农行存入600元 。依照银行宣传,到期可得2万多利息,胡师傅想把这笔钱当成女儿的嫁妆 。到期时,银行却以“与政策不符”为由,只愿兑付2000多元 。
湖南的刘先生,1989年在当地建行办理了1000元保值储蓄,到期本息10万 。24年后,银行竟称该业务已停办,现在只能兑付6000多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