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的境界不同 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不为荣辱所动( 二 )


无已本不神秘 。
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的境界不同 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不为荣辱所动
文章图片
神人无功 , 怎么才算是达到了无功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 , 飘然自得 , 十五天以后返回;这功力太了得 , 难不成那时已经有了飞行器?这当然是说笑 , 重要的是 , 随你怎么飞 , 与大鹏一样要借助风力 , 还是没有达到御六气之辩 , 以游无穷的无功的境界 。
后面说到的许由 , 尧让天下于许由 , 许由竟然拒绝了 。 许由的故事说的是无名之境 , 圣人的境界就是无名 。
至人无己 , 神人无功 , 圣人无名 。 这是《逍遥游》的落脚点 , 至人、神人、圣人是三重境界的人 , 还是一重境界的三种表现?
我认为是后者 。 宋荣子不在意人世间的荣辱 , 这说的是无已 , 但是 , 犹有未树 , 他的理想境界就是至人;列子御风如神 , 不需脚力 , 这说的是无功 , 但是 , 犹有未树 , 他的理想境界就是神人;许由视帝王的名分为越俎代庖 , 这说的是无名 , 他的理想境界就是圣人 。
宋荣子、列子、许由有高低之分吗?
完全没有 , 既然没有 , 为什么要煞有介事地说是三重境界 , 只要到达一层就发大财?那是怕你不看他的文章 , 不高深一点 , 你们不待见 。 哪有辣么多的境界 , 庄子的最高境是无何有之乡 , 谁也去不了 。
庄子的逍遥是人生的逍遥 , 人生的逍遥是无已、无功、无名;怎么解释庄子的三无境界呢?庄子的三无纯粹就是内心的开解 , 他说的恰好是放弃对神功的追求 , 列子再修练 , 不可能御六气之辩 , 以游无穷 , 你去练气 , 不如练心 , 《列御寇》中说列子去齐国 , 发现十家小店的老板 , 五家要巴结他 , 于是 , 惊恐万分 , 因为小店老板巴结他 , 一定是气度不凡 , 才情外露 , 说明还没达到无功的境界 , 这无功无非是无的内心骄气罢了 , 你觉得你很厉害 , 看到什么都一脸的不屑 , 这就离道远矣 。
如果是二十年前 , 庄子说的这些人生道理 , 我权当做一种文化的奢侈品 , 附庸一下文雅罢了;二十年后的今天 , 我信 , 人生的逍遥并不逍遥 , 逍遥的是内心世界的自由与淡静 。
适者逍遥 。
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的境界不同 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不为荣辱所动
文章图片
《逍遥游》之四:
故夫知效一官 , 行比一乡 , 德合一君 , 而征一国者 , 其自视也 , 亦若此矣 。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定乎内外之分 , 辩乎荣辱之境 , 斯已矣 。 彼其于世 , 未数数然也 。 虽然 , 犹有未树也 。
夫列子御风而行 , 泠然善也 , 旬有五日而后反 。 彼于致福者 , 未数数然也 。 此虽免乎行 , 犹有所待者也 。
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的境界不同 生是为着死的修行,人生不为荣辱所动】若夫乘天地之正 , 而御六气之辩 , 以游无穷者 ,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 , 神人无功 , 圣人无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