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部连续剧的大S,刷新了我对“选择”二字的认知( 三 )


04
②比较选项的后悔程度
精读君通识词典中有一个词条 , 叫后悔最小化框架 , 指的是:根据选项未来后悔值大小决策原则 。
这个词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提出的 , 他在决定是否创立亚马逊时 , 就是遵循这个思想 , 最后总结出“后悔最小化框架” 。
因为“不希望自己到80岁时 , 静静回想自己一生 , 列出一大堆遗憾” , 贝佐斯毅然决定抓住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 , 创建了一个拥有数百万种图书的在线书店 。
古典在《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一书中提到一个更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例子
他有一个朋友 , 在国企做互联网运营 。 做得很没意思 , 公司也不太重视互联网 。
于是朋友向几家企业投了简历 , 没多久就拿到了offer , 还是一家不错的企业 。
但就在面临选择的这段时间 , 自己所在的国企也想在互联网运营上发力 , 他的项目得到了重视 。
于是 , 他开始纠结到底是留在国企 , 还是去那家民企 。
古典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假如这两个选项 , 过了两三年以后 , 你分别都后悔了 , 那会是什么样?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
当天晚上 , 朋友就做出了决定 。
同样地 , 当我们陷入这类纠结时 , 可以想想看 , 两三年后每个选择后悔的样子:
A:在大城市打拼两年 , 职业发展缓慢 , 收入也没上去 , 房租又涨了 , 对象也没定 , 后悔了 。 当初回家多稳定 , 每天能吃妈妈做的饭 , 哎!
B:回家两年 , 安定到空虚 , 整个小城市几乎没什么职业发展可言 , 全靠关系 , 每天的生活极其单调 , 嘴里淡出个鸟来 , 后悔了 。 当初如果在大城市闯荡 , 至少见了世面 , 再折腾不出成就也有种成长感 。
然后比较一下 , 哪个后悔更好受一点 。 答案就出来了 。
因为这样的提问 , 能让人有感受上的比较 , 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境直接模拟出来 , 自己体会 。
而这种后悔A跟后悔B的比较 , 能让人迅速地做出决策 。
马薇薇在《奇葩说》有一段话 , 说得鞭辟入里:
“大家老说我们要给人生更多的选择 。
你知道什么叫选择吗?一个对的 , 一个错的 , 那不叫选择——傻子才选错的呢 。
两个都是对的 , 那不怕选择——选哪个都很爽 。
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两个选择都是错的 。
这种时候 , 我们要选择的是 , 我们更能承受哪一个带来的后果 。
只有两难的选择 , 才叫真正的选择 。 只有选哪个都很痛 , 才叫真正的人生 。 ”
不管做哪一项选择 , 总有一些后果随之而来 , 我们要做的 , 就是去承受和化解 , 哪怕会哭 , 会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