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杨绛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 。 ”
人生不如意 , 十之八九 。
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 是任天由命 , 等待时间抚平一切伤痛 , 还是奋起抵抗 , 发出对命运的挑战?
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 , 写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思忖 。
书中 , 史铁生记录了自己由风华正茂走向人生低谷 , 后来又在苦难中挣扎沉浮的点滴 。
他用最残缺的身体 , 书写了最丰满的思想;他尝尽了人生千万种苦 , 却写尽了内心的欢乐与明朗 。
读完这本书 , 你就会明白:
生活能治愈的 , 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 。
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文章图片
受苦时 , 保持旷达的心态
1951年 , 史铁生出生在北京 。 一出生 , 他就被诊患有先天性脊椎裂的疾病 。
可从小 , 史铁生不曾为这先天疾病而感到愤懑 。 他热爱田径 , 喜欢研究无线电 , 擅长作文、朗读和画画 。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 , 他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 。
十八岁时 , 下乡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 , 史铁生报名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 。
那时的陕北农村 , 不仅穷 , 而且生存环境异常恶劣 。
一群二不到二十的年轻人们 , 干完一天体力活 , 往往只能喝上一小碗米汤 。 到了冬天 , 还要躲在没有暖气的窑洞里 , 忍受冰天雪地里的寒风飕飕 。
在人生最花样的年华 , 身处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 , 放眼望去 , 是没人能保证的未来 。
多数人会对这样的处境感到难过 , 亦或只是叹息 。 但史铁生只将这一切 , 看作是黎明前的黑暗 。
艰苦环境下 , 史铁生练就了苦中作乐的能力 。
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文章图片
吃的不够好 , 他就在小破厨房上写上“御膳房”三个大字 , 假想碗中盛满了山珍美味;
生活太苦闷 , 他就自制了一副棋盘 , 并在上边题字——“河边无青草 , 不用多嘴驴” 。
就这样 , 在煎熬的下乡生活中 , 史铁生用一颗坚韧旷达的心 , 凿开生活的一丝缝隙 , 让希望的光照了进来 。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没有人生活在客观世界里 ,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里 。 ”
恰如这世间的苦难 , 对悲观软弱的人来说 , 是万丈深渊;但对乐观豁达的人来说 , 却是涅槃重生 。
很多时候 , 困住我们的 , 不是现实环境有多恶劣 , 也不是身体上有多疲惫 , 而是面对困境时消极和悲观的情绪 。
有人在遭受打击后 , 就此颓靡沉沦 , 任由日子越来越糟糕;也有人沉稳心性 , 用一颗坚韧的心 , 为满身风雨的自己撑起一把伞 。
史铁生 , 正是后者是代表 。
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文章图片
当我们学会像史铁生那样 , 用乐观豁达的心态 , 去迎接生命中那些狂风骤雨 , 便能于苦难中开出微笑的花朵 。
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文章图片
绝境中 , 探寻人生的出路
几个月后 , 在一次放牛途中 ,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浇透了史铁生 , 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
发烧引起的腰椎裂柱病 , 让他不得不提前回到北京 , 接受治疗 。
刚进医院时 , 史铁生依然乐观 。 他告诉自己:“不过是脊髓上长了瘤而已 , 摘除就好 , 至多三个月 , 一切就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 ”
可三个月过去 , 他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 , 反倒是连拄着拐杖都无法正常行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