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淮剧团的一名95后员工 , 4月7日凌晨3点 , 我接到了疾控中心的电话 。 整装、上车、进方舱……一系列的步骤让我猝不及防 。
在登记录入个人信息的时候 , 医护人员问我能不能帮一下隔壁阿姨 , 她是一位来沪务工人员 , 几乎不认识检测软件上的文字 , 每一次核酸检测都是同伴帮忙完成登记的 。 “这咋整呀 , 这啥字嘞……”阿姨不停地拉着大白询问 。 我欣然应允 , 用自己的手机帮阿姨录入信息 , 阿姨一个劲儿地连声道谢 。
本文图片
自从有了第一位“欣赏我的观众” , 我的方舱生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我遇到过只用老人机的白发老爷爷、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只会零星普通话的少数民族同胞……一轮录入后医护人员笑着问我要不要当这一层的“层长” 。
“当然没问题!”
就这样 , 我 , 一个普通的“95后” , 担起了本楼层的后勤保障工作:吃饭时挨家挨户敲门;做核酸时帮助不会操作手机的“邻居们”排忧解难;记录、反馈、跟进、落实身边人所需要的物资情况 。 在方舱医院的日子里 , 我身兼数职 , 化身技术维修工、民事调解员、食物发放员、心理辅导员;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手机信号消失问题、帮助老人排遣焦虑、给室友们讲冷笑话缓解不安……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彻底平复了我之前的坏情绪 , 每每收到“邻居”们的感谢 , 都让我觉得我是个值得依靠的人 , 这些快乐是我一个生活在平凡之中的平凡人所不曾有过的 。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 掺杂着感动、同情 , 又与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交织在一起 , 让我真正地快乐了起来 。
本文图片
一天下午 , 一位阿婆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午睡中拉回现实 , 我揉着眼睛问她怎么了 , 伴随着她碎片化的述说 ,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 我的第一反应是:阿婆 , 您在说什么?什么意思?看着她激动又沮丧地反复念叨手机坏了 , 不能和儿子通话了 , 我接过阿婆递给我的手机和一次性手套 , 她反复解释道 , 手套是问隔壁借的 , 很干净 , 手机刚刚也消过毒 。
我捧着手机研究了很久 , 说实话接过手机的那一刻我也没有信心能修好 , 但阿婆却对我信心满满 , 说:小美女 , 你可以的!你一定要帮帮阿婆哦!还没等我回应 , 她开始说起了自己的儿子的生活工作以及很多道听途说的“小八卦”……当我将手机修好 , 完璧归赵的那一刻 , 阿婆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哦哟 , 我们小美女真的结棍哦!啥都会修!真的来噻哦!”后来 , 阿婆逢人便说我的“光荣事迹” , 晚餐过后整层楼都知道了我把一块“板砖”恢复成了手机!我很不好意思地回应着众人善意的调侃 , 回到房间 , 吃了块阿婆临走时塞给我的曲奇小饼干 , 不大 , 很甜……
本文图片
就这样 , 方舱的生活平稳而有序地继续下去 , 空闲时我可以坐在阳台边 , 看夕阳的余晖慢慢吞噬整个天空 , 直到黑夜为城市披上朦胧的面纱 , 直到华灯初上 , 远近的居民楼亮起了灯光 , 为沉默的街道带来些许人烟味 。 若是探出脑袋张望一番还能见到若隐若现的东方明珠塔 , 那是上海的精神支柱 , 她依然耸立、依然光鲜 。
不可否认 , 今年的四月 , 上海是寂静的 , 街边的路灯照射着空无一人的马路 , 略带寒意的凉风拂过脸颊 , 轻咬一口手中的苹果 , 汗水伴随着思念飘向家的方向 。 我想放声高呼 , 又怕惊扰到路灯上歇息的鸟儿;我想随着歌声起舞 , 又怕自己的怪模样被人取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上海护士与江苏援沪护士相逢在抗疫一线,表姐妹变“战友”|大城战疫
- |能爱你,是我的过人之处
- 微信朋友圈|百年之后,这本“赛博日记本”会走进博物馆吗?/九派快评
- |我的幸福,就是遇见了一个最对的你
- 我的人生大梦 红尘淡淡,思念最浓,必定归乡入光中
- 我的世界很大 我的世界很大,可以有许多人来来往往,却不留痕迹
- |新兵日记|苦练出精兵!我相信,我能行
- |“我的公务员丈夫,拍桌子辞职后,差点活成废物”
- |我的抗疫日记|含着泪和笑,痛并坚持着
- |我的记“疫”|B站百万粉丝UP主当楼长,从“崩溃”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