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疫”|一瓶油焖笋的奇缘:奉化爷爷结识上海小朋友

140多瓶油焖笋和一封手写信 , 来自“一位热爱上海的老人”的心意 , 传递到了上海市民手里 。
【|我的记“疫”|一瓶油焖笋的奇缘:奉化爷爷结识上海小朋友】|我的记“疫”|一瓶油焖笋的奇缘:奉化爷爷结识上海小朋友
本文图片

老人给上海人民的手写信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的居民们收到了2000多箱来自宁波的援沪蔬菜 , 油焖笋被随机放在其中 。 5岁半的孙熙源收到了油焖笋 , 拌着面条吃得很香 , 妈妈给他一字一句读了老人的信 , 于是 , 他录制了一段视频:
“奉化的爷爷奶奶你们好 , 我是来自上海的孙熙源 , 我们已经在家封了五个星期了 。 收到了你们送来的油焖笋 , 我是拌着面条一起吃的 , 很好吃哦 。 爷爷奶奶你们辛苦了 , 谢谢你们的爱心!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 让我们共同抗疫 , 把疫情赶走 。 ”
4月21日 , 孙熙源的妈妈张吉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 , 她每次读信都会想哭 。 信里没有华丽的词 , 很朴实 , 都说到了心坎里 。 压抑了这么久 , 有一股暖流的感觉 。
张吉说 , 当时给孩子录视频只是想隔空表达一下感谢 , 没想到老人真的能看到 , 还给小朋友回了话 。
以下是张吉的口述:
当时就像拆盲盒一样 , 箱子里有蔬菜、年糕 , 还有一瓶油焖笋 。 还挺惊讶 , 一般都是应急的菜和肉 , 怎么还有一瓶笋 , 相当于改善品质了 。 我们开始以为大家都收到了 , 后来楼道长跟我们说 , 油焖笋被随机装在蔬菜箱里 , 不是每家都有的 , 我们楼就我们家收到了 , 感觉很幸运 。
|我的记“疫”|一瓶油焖笋的奇缘:奉化爷爷结识上海小朋友
本文图片

孙熙源家收到了老人自制的援沪油焖笋
箱子里还有两封信 , 其中一封落款就是“一位热爱上海的老人” 。 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师 , 一打开信 , 看到开头说是一位退休教师 , 他们就很激动 。 我爸爸本来还在那躺着 , 忽然站了起来 , 他平时不怎么爱说话 , 便给我们读了一遍信 , 全家人一起听 。
感觉老人特别不容易 , 这么大年纪 , 比我爸妈年纪还要大一些 , 跑了这么远的路 , 花了这么长时间准备油焖笋 。 我读到他亲自去挖笋 , 剥笋、洗笋、切笋 , 又用土灶烧 , 能想象到那个过程 , 我觉得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都充满着牵挂 , “就想着我要把这些东西送给上海人民” , 然后就被我们吃到了 , 你说我们有多幸运 。
|我的记“疫”|一瓶油焖笋的奇缘:奉化爷爷结识上海小朋友
本文图片

小朋友把油焖笋拌着面条吃
我们平时不太常吃油焖笋 , 当时正好是饭点 , 儿子先尝了一下 , 说好吃 , 然后他直接放到面条里拌着吃了 。 今天晚饭我们又吃了 , 他刚才还在唱歌 , “我爱吃老爷爷老奶奶种的油焖笋 , 真呀真好吃” , 是他自己编的歌 。
吃完笋以后 , 我又给儿子读了一遍信 , 还是觉得好激动 , 特别暖 。 这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 , 就觉得特别感动 , 现在让我再读一遍 , 我还是会想哭 。 一点都不夸张 , 热泪在眼眶里打转 。 信里没有华丽的词 , 很朴实 , 都说到了心坎里 。 压抑了这么久 , 有一股暖流的感觉 。
很感谢!尤其在被封了一个多月的情况下 , 真的觉得老人传递的不只是一瓶笋 , 更多的是爱心 , 是两个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情谊 。
我想把这种感觉传给我儿子 , 让他有感恩的心、懂得感恩 ,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 “要像爷爷奶奶一样有爱心 。 ”今天早上外婆想到 , 说我们怎么能感谢一下人家 , 我说 , 这不大可能吧 , 倒真没想过可能会有途径让老人看到 。 平时幼儿园会要求给孩子拍些视频之类的 , 所以我们也有这个习惯 , 还是给孩子录了一段视频 , 就是想隔空表达谢意 , 也给孩子记录一下 。 当时想着可以反馈给居委的叔叔阿姨 , 表示感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