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日记|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我的快递老哥

疫情居家 , 最着急的是蔬菜 。 一个小同事住在北蔡 , 居家三周 , 方便面都要吃光了 , 她还带着三岁的女儿 , 先生住单位值班也顾不上 。 她在朋友圈求助 。 我想起一个读书群中的袁建国兄 , 他在崇明有家叫山淙源的小农庄 , 春节前他要我剪几张虎年剪纸 , 后来他回赠了一包雪里蕻和一只鸡 。 雪里蕻我腌了咸菜 , 借题发挥写了《每次三根》的随笔刊登在夜光杯 。
|我的抗疫日记|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我的快递老哥
本文图片

4月6日 , 我给老袁打了无数电话 , 发了无数微信 , 电话没有打通 , 微信没有回复 。 直到晚上十点 , 接通电话了 , 他告诉我 , 正在闵行送菜 , 下高速走差了闸口 。 我几乎死皮赖脸地央求他帮助北蔡这家母女 。 他沙哑地咕噜着:“我中饭没吃 , 今天要送到半夜呢 。 ”答应明天加一份 。
晚上十二点 , 我追了个电话确认一下 。 他告诉我 , 从4月1日崇明封控后 , 他收到沪上一家装修公司的请求 , 公司在为方舱医院赶工 , 要为员工的家人送1000多份菜 , 这些地址 , 散布在全市十几个区的一千多个门牌 。 他紧急申请了市商委“防疫保供应”的通行证 , 但原来的四个司机都住市区被封在家 , 只能老板自己上阵了 。
紧急动员二十多位农民帮忙 , 鸡叫头遍 , 老袁太太就带着一帮七十岁左右的老妈妈老爷叔 , 薅菜整理 , 鸡蛋装盒 , 活鸡捉起 , 送小摊上煺毛 , 再运回开膛装袋 。 七点一过 , 一台面包车已经塞得缝隙不剩 , 老袁匆忙揣着崇明糕上车了 。
崇明陈桥过长江桥隧已是30多公里 , 接下来他在三天内将1000多份菜送到了 。 有次半夜两点 , 赶到机场镇 , 绕了无数弯 , 终于看到等在路边的一对老夫妻 。 等袁师母拿菜下去 , 老袁内急下车 , 双脚一软就累得跪倒在地 。 老夫妻俩望着也是满头银发的老袁夫妇:“意不过啊 , 你们的命也重要啊!老天爷会记在簿子上的 , 好人好报!”老袁说:“值得 , 值得 。 ”
其实老袁本来就是“老板” , 在市区有钣金工厂 , 还有两家超市 。 2010年他想过田园休闲生活 , 就在崇明租了86亩地 , 养鸡养鸭 , 种稻种菜 , 会会朋友 , 钓钓鱼 。 乡下日子轻松愉快 , 却碰上了疫情 。 原想崇明也封了 , 索性停下常规的送菜工作 , 没想到 , 一下子冒出来的无数朋友 , 将他电话打爆 , 请求他出马送菜救急 。 老袁望望小他两岁的妻子 , 搓着手说:“没办法 , 都是朋友啊 。 ”袁师母讲:“这辈子跟了侬 , 就继续折腾 。 ”
|我的抗疫日记|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我的快递老哥
本文图片

话是这么说 , 袁师母不放心丈夫一个人开车 , 她强迫先生必须睡到六点起来 , 由她陪车 , 再带上口香糖、万金油和一大壶咖啡 , 防止疲劳驾驶 。 老袁开车 , 袁师母负责打电话 , 一天下来总要走500公里 , 每天烧掉满满一箱60升油 。 每次遇到高速休息站就上厕所 , 中午买点水吃点心 , 晚饭必定在半夜回家后吃 , 常言道“多吃半夜饭 , 少吃年夜饭” , 六十岁的老袁 , 回家累得连洗澡都不想洗了 。
【|我的抗疫日记|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我的快递老哥】此时疫情更紧急 , 崇明的区镇领导希望他先满足本地的需求;村里的乡亲希望他不要去市区 , 担心传染风险;儿子希望父母平平安安在家……老袁还是那句话:“都是朋友 , 这个辰光不帮忙 , 真的变成酒肉朋友到处有 , 紧关头无人救 。 ”夫妻俩决定“好人做到底” 。 其实 , 如果老袁接受团购 , 五十份以上一送 , 只要送六个地址 , 一天就至少可以送600份 , 经济效益大增 , 疲劳程度大大减低 。 但为了这些冒出来的“朋友” , 他俩担当了起门对门直送的快递小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