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 , 请勿抄袭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律”不只是存在于书面上 , 也不只是存在于文章里 , “自律”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 只是不关注的家长的不注意罢了 。
一些家长可能对“自律”这个词并没有感触 , 甚至会说:成年人都无法自律 , 要求孩子去自律是不是太过分了?
给大家看两张图片 , 这两张图片中提到的场景 , 涵盖了所有情况 。
当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的时候 , 家长就知道“自律”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了 。
孩子入学以前 , 家长已经可以完全从孩子的行为中获知孩子的自律程度了 。
而自律不是与生俱来的 , 自律的品质是通过有效引导和约束形成的 。
本文图片
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品质 , 先从约束孩子的这些行为开始
一下楼就不回家 , 看见别人的玩具就抢 , 抢不到就哭 ,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 , 家长要注意 , 如果孩子不能改正 , 孩子之后也难成为一个自律的宝宝 。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自律是如何形成的 。
自律感好的人 , 换一种表达方式叫“自我调控能力强” , 这样的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 , 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 , 能够按照既定的原则做事情 。
人们说大人都做不到这件事 , 是有道理的 , 在正常情况下 , 没有进行目标训练的人 , 的确做不到自律 。
本文图片
因为人类控制原始冲动的情绪的部位在大脑前额叶皮层 , 那些能够控制原始冲动的人 , 也就是足够自律的人 , 前额叶皮层功能更加强大 。
在没有人为参与的前提下 , 前额叶皮层成熟的时间是25岁之后 , 其实我们能够多少有点感觉 , 过了25岁以后 , 冲动的时候就减少了 , 人会变得更加理性起来 。
可是在有人为因素干预和训练的前提下 , 前额叶皮层是可以提早成熟的 , 人是受自身和环境双重影响的高级动物 。
孩子每次出去玩耍不回家 , 但是家长干预之后 , 孩子会慢慢遵守规则 , 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要回家 , 这是必须遵守的 。
看到别人的玩具 , 想要玩 , 就一定要得到 , 这也是在没有被干涉的前提下的原始情绪 , 但是一旦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 孩子会重新改写大脑的认知 , 他们会告诉自己 , 这是别人的玩具 , 不能抢 , “抢别人的玩具”是不正确的 。
本文图片
如果孩子有发脾气的坏习惯 , 经过家长有效干涉以后 , 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 , 慢慢地 , 他们的坏脾气会得到改善 , 情绪也不会再随便爆发 。
家长反复干涉和引导之后 , 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反复受到刺激 , 就能提前成熟起来 , 孩子的自我调控力就增强 , 直接表现就是“自律感”提升了 。
一个孩子 , 如果在上学前 , 已经能够对这些情绪和行为产生了认知 , 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自己 , 那么上学之后 , 也是那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 。
相反 , 如果孩子没有在家长有效引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 家长就不要指望着孩子入学之后能够合理利用时间 , 成为一个高效率宝宝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前妻|如果一直不联系,男人多久才能忘掉前妻?听听二婚男人的大实话
- |爱人得了双相情感障碍,该如何照顾TA?
- |如何运用“巴纳姆效应”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 项目经理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 再叱咤风云的人物 人老了,依靠自己,才能老有所依
- |有样“东西”,恋爱时要用力摆脱,两个人才能更相爱
- 人生几度风雨 心若阳光,生活才能斑斓;人若简单,人生才能清澈
- 最近“跳水女皇”郭晶晶上了热搜 自信有底气的女人,才能时刻散发着魅力
- 一个人能走多远 如何提升自己的行动模式
- 内心有暖 人生就像一只蝶,心怀梦想,才能破茧而出,翱翔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