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6条,还真不敢说“懂”书法( 二 )
释文:维乾元元年 , 岁次戊戌 。 九月庚午 , 朔三日壬申 。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 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 , 夙标幼德 。 宗庙瑚琏 , 阶庭兰玉 , 每慰人心 。 方期戬谷 , 河图逆贼闲衅 , 称兵犯顺 。 尔父竭诚 , 常山作郡 。 余时受命 , 亦在平原 。 仁兄爱我 , 俾尔传言 , 尔既归止 , 爰开土门 , 土门既开 , 凶威大蹩 。 贼臣不救 , 孤城围逼 。 父陷子死 , 巢倾卵复 。 天下悔祸 , 谁为荼毒!念尔遘残 , 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 吾承天泽 , 移牧河关 。 泉明比者 , 再陷(至)常山 , 携尔首榇 , 及兹同还 。 抚念摧切 , 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 。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文章图片
《黄州寒食诗帖》 , 纸本 , 25行 , 共129字 ,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 , 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 诗写得苍凉多情 ,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 , 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 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
第四行书——《伯远帖》
文章图片
《伯远帖》行书纸本 , 因首行有《伯远》二字 , 遂以帖名 。 此帖为晋代真迹 , 王珣书 , 故列希珍之宝 。 此帖行书 , 笔力遒劲 , 态致萧散 , 妍媚流便 , 是典型的王氏书风 , 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 , 后归吴廷 , 曾刻入《馀清斋帖》 , 至清代时归入内府 , 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 ,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王珣 , 字元琳 , 幼时小字法护 , 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 , 王洽之子 , 王羲之之侄 。 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 , 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 孝武帝司马昌明 , 雅好典籍 , 王珣与殷仲堪 , 徐邈、王恭、郗恢等 , 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 , 累官左仆射 , 加征虏将军 , 并领太子詹事 , 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 , 加散骑常侍 , 寻以病卒 , 终年五十二岁 , 谥献穆 。 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 , 东晋风流 , 宛然在眼 。 ”
第五行书——《韭花帖》
文章图片
《韭花帖》杨凝式书 , 行书 , 墨迹麻纸本 , 高26厘米 , 宽28厘米 , 共7行 , 63字 。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 , 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 , 腹中甚饥之时 , 恰逢有人馈赠韭花 , 非常可口 , 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
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 , 略带行体 , 萧散有致 , 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 , 然欹侧取态 , 故是少师佳处 。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 , 布白舒朗 , 清秀洒脱 , 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 。 《韭花帖》 , 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 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 , 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 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 , 欲换凡骨无金丹 。 谁知洛阳杨风子 , 下笔便到乌丝阑 。 ”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 , 观此真迹 , 始知纵逸雄强之妙 , 晋人矩度犹存 , 山谷比之“散僧入圣” , 非虚议也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怎么挽回男友,死缠烂打不对,这样做重新吸引他的关注
- |如果离婚了,以后怎么办?这个男人的婚姻与爱情很扎心
- 徐时锦|《祝卿好》沈昱徐时锦:悄悄牵挂,暗暗守护,这样的爱情也很甜
- |民间故事:男子将女孩卖掉,并救助拾荒老人,老人说这孩子不能卖
- |为什么很多女人都不愿意结婚?
- 孩子|孩子这2个证件将来用处大,要妥善保管好,弄丢补办很困难
- 这个男人|有一种男人,即使不够“主动”,也会让女人心心念念
- |渡边淳一:大龄剩女越来越多,可能是这四个原因
- |一个真心喜欢你的中年男人,通常不会在意这些细节
- 孤独|吊着你不放手,却不承认你们关系的女人,其实是这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