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没考好的自己说一声:“没关系。”

2022届的考研已基本结束了 。
复试、调剂、拟录取都已尘埃落定 , 成功上岸的人在做总结回顾、经验分享 , 而其他22届落榜生就这样在新一轮话题中慢慢沉寂了下去 。
从分数公布 , 复试 , 再到调剂 , 每一步都有人被排除出局 。 成功者固然可喜可贺 , 但那“失败的大多数”也并非没有努力 。
在这条跋涉了一年之久的路上 , 我们同样怀揣着内心的梦想 , 在黑暗里踽踽独行 , 拿一万分的努力去拼那人人期盼的成功 , 最后迎接的却是失败的结果 。
|想跟没考好的自己说一声:“没关系。”
本文图片

作为“失败者” , 我们总是以当下的结果痛苦地否认当初那个作出决定、抛弃娱乐、埋头苦读的自己 , 指责“他”不自量力地决定 , 用整整一年的时间 , 做了一件失败的事 。
但是 , 我们又真的是“失败者”吗?
1
被定义的“失败”
首先 , 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定义 , 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踏出舒适圈、成功上岸算不算成功?安于现状、直接工作算不算失败?但如果为了做一件事而丧失自己所有的快乐呢?如果在足以维持生活的情况下又能过得安稳幸福呢?成功与失败永远不是被简单定义的 。
|想跟没考好的自己说一声:“没关系。”
本文图片

打开手机 , 无论是抖音的“记录美好生活” , 还是小红书的“标记我的生活” , 或是微博的“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 , 都在提醒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光鲜和美好被过多展示的时代 。
荧幕和社交媒体上 , 总是充盈着光鲜亮丽、事业成功、感情顺利、家庭美满的“成功者” , 似乎只有成为那样的人 , 生活才值得一过 。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感受到了美好 , 同时也被欲望、羡慕和野心充斥着 。
从理想来看生活好像很“丰富” , 但在骨感的现实中因为种种条件的框束 , 能选择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实非常匮乏 , 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和定义 , 也变得单一 。
|想跟没考好的自己说一声:“没关系。”
本文图片

在这个数字时代 , 一个人的价值就像是一块黏土 , 总是通过他人的、社会的评价来被塑造:你成功了、你失败了、你真的好优秀、你也太菜鸡了 。 这块黏土一会儿拔高 , 一会儿坍陷 , 而它无论是什么形状 , 都只能在他人的指点中形成 。
但有没有可能存在那样一种状态:我们因收获了知识而深感喜悦 , 不用靠打败某个对手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我们能时刻坚定自己沉甸甸的价值 , 无需依靠他人赋予的任何结果来实现自己的意义 。
|想跟没考好的自己说一声:“没关系。”
本文图片

图源《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或许“落榜”这件事可以算得上一次挫折 , 但却不足以被称作“失败”——只有当我们自己意识到落榜不等于失败 , “失败”才有由自己定义的可能性 。
2
当落榜成为“挫折”之一
落榜可以算是一次“挫折”而不是“失败” , 是因为任何一场考试都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价值 。 高考不会 , 考研也不会 。
如果考上研究生 , 我们的生活确实多了一种选择 ,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 同样的 , 即使我们落榜了 , 也不会代表我们的未来生活会过得不幸福 。
毕竟无论是所谓的“考研成功者” , 还是“考研失败者” , 未来都会面临各自的困惑和难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