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不久 , 张玉生从部队转业 , 进入北京无线电元件十厂“三产办”上班 。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一家亏损的旅馆 。
因工作人员不够 , 张玉生每天还要打扫卫生 , 修理家具 , 各种杂活都要干 。
本文图片
谷文月(后中)与新凤霞(前)
在家里 , 张玉生承包了所有的家务 , 谷文月下班回家就能吃到热菜热饭 。
儿子上幼儿园 , 也是张玉生接送;儿子半夜感冒发烧 , 张玉生为不影响谷文月休息 , 一个人用自行车载着儿子去医院 。
两边父母家里有事 , 也是张玉生忙前忙后 。 有时岳母见女婿总是一个人来 , 还有些想法 。 张玉生便安慰岳母:文月工作忙 , 走不开 , 您看见我就当看见她了 。
在丈夫的支持下 , 谷文月成长为中国评剧院的当家花旦 。
1980年 , 她主演的评剧电影《杨三姐告状》风靡全国 , 谷文月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
本文图片
《杨三姐告状》海报
本文图片
谷文月、赵丽蓉《杨三姐告状》剧照
1980年 , 她主演的评剧电影《杨三姐告状》风靡全国 , 谷文月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
在《杨三姐告状》中 , 已经36岁的谷文月要饰演15岁的“杨三姐” 。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 , 她观察了100多个孩子 。
在影片中 , 谷文月将泼辣、正直勇敢、不畏权势的“杨三姐” , 塑造得栩栩如生 。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饰演“杨三姐”的妈妈 , 表演也相当出彩 。
《杨三姐告状》公映后 , 全国观众一下子记住了谷文月与赵丽蓉 。
1983年 , 谷文月还见到了“杨三姐”的原型“杨三娥”老人 。
本文图片
谷文月与杨三娥
当时杨三娥已经83岁了 , 从河北滦县来北京看病 。 中国评剧院的院长将杨三娥请到了单位 。
交流中 , 杨三娥向谷文月讲述了姐姐的惨死 , 和她告状的前前后后 , 老人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
她激动地对谷文月说:“你演的杨三姐比我本人漂亮多了 , 你演得太好了 , 太好了!”
第二年 , 杨三娥老人不幸离世 。
谷文月成名后 , 主演的《花为媒》《三看御妹》《牡丹仙子》《辛弃疾》等评剧剧目 , 也引起巨大的反响 , 她由此夺得全国首届戏剧“梅花奖” 。
本文图片
谷文月(右)与袁淑梅
此后 , 谷文月勇于创新 , 不仅表演评剧传统剧目 , 还创作表演了《高山下的花环》等现代评剧 , 同样深受戏迷喜爱 。
谷文月的婆婆是个评剧迷 , 特别崇拜儿媳妇 。 谷文月在北京民主剧场演出时 , 上午一场晚上一场 。
有一天下大雨 , 婆婆从东单做好饭 , 送到剧场给谷文月吃 。 当时积水没过了婆婆的小腿 , 老人的裤子全湿透了 。 接过婆婆送来的饭 , 谷文月的眼眶湿润了 。
04
谷文月经常晚上演出 , 无论散场多晚 , 都是丈夫骑着国家发的残疾摩托车接她回家 。 街坊邻居称张玉生是“家庭煮男”、“八大员” 。
“八大员”具体是指:他是妻子的摄像员、资料保管员、炊事员、保育员、勤务员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子祥|林子祥、曾比特催泪合唱《单车》,李玟、杨千嬅潸然泪下
- |李健、李克勤绝美合唱《花火》,单依纯、炎明熹看热闹不嫌事大
- 恰似故人归|三刷《恰似故人归》,才明白顺德最在意的不是权力与爱情,而是它
- |《末世第十年》:别致而有趣的第一人称女频末世文
- 岛上书店|《岛上书店》: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 江德华|《父母爱情》都是没有文化,为什么老丁喜欢二婚的江德华胜过原配
- 简·爱|《简·爱》:他们不喜欢你,不是你的错!
- 看完了《人世间》 人生中,有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前辈为你指点迷津
- 《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聪明:低头笑关于人际关系 人生多少事,最好就是,一笑而过
- 01卷首语《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 人生路上,只有一直努力,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