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儒|私人手札·境( 二 )


2.
我在漫步 , 漫步于人性的幽暗深处 , 紧绷着心弦 , 步子却如此安稳 , 因为我此刻正驻留着 。 我感受着身边的种种 , 它是境的种种 , 是我的倒影和错觉 , 是虚假的幻想和镜像 。 我看世间万物 , 世间万物映照我的头脑 , 世间种种不是真实的种种 , 或者说互为虚假的种种 。 我无法证明自己 , 亦无法证明这种种的真实 , 实际上是我无需证明自己 , 亦不需要这种种的真实 。 每一次真实在我面前蜕下假面 , 我就知道所谓真实从来不是我怎么看、怎么想;每一次我误认为又懂了自己几分 , 新的东西又影响着我 , 我就知道所谓懂自己不过是一种错觉 , 一种历史的看法 。
于是 , 我看着那些迷失的人群 , 我因惧怕同等的迷失而不敢轻易踏入任何一种真实 。 我允许一切真实的上演 , 任其演化 , 任其璀璨 , 任其凋零 , 任其枯败 。 我始终停在原地 , 也始终被变化推动着不知推往何处 。
我不住因果 , 是不再自困 。 可一个人不自困 , 那接下来的一切就都要自己去探索了 。 这无人之境 , 如斯孤独、冷清、寂寞 。 一个人 , 深夜 , 也许是凌晨 , 或是午后的闲暇片刻 , 或充实之余 , 或心灵干瘪 , 或匮乏 , 我总不免想说点什么 。
说什么呢?和谁说呢?有什么好说的呢?
一旦说出口 , 得到回应或得不到回应;一旦说出口 , 被误解和偏见解析着;一旦说出口 , 那些信奉因果的人又怎会明了 。
有人说 , 「被误读是表达者的宿命」 。 这话我是不信的 。 只是众生都忙于自己的琐事 , 用自己的历史经验、惯性思维、主观而狭义的个人感情 , 以及被塑造和改造过后的理解 , 他们太忙了 , 他们太着急了 , 他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关注从来都太浅了 。 宿命论 , 说到底就是为那些想简单和本就简单的头脑量身打造的囚笼;因果论 , 不过是呼应他们的需要才得以存在罢了 。
我曾尝试进入其中 , 说到底我是羡慕他们的收获、安稳、踏实 , 还有简单 。 可是 , 我终究难以像他们那般适应 , 格格不入 , 无所适从 。 说到底 , 我也只能做自己罢了 。
学是为了用 , 用会促进学 , 学得越多 , 可用的越多 , 然而 , 鲜有人思考:学也好 , 用也罢 , 究竟是为什么呢?
【谢丹儒|私人手札·境】我为何无法融入其中 , 难道只是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吗?不是的 , 我从始至终都知道 , 我要的从来就不多 , 只是看见和看不见 , 越是遮住眼睛 , 因为习惯了用眼睛观察 , 便也就越想看见了 。 可真的看见 , 却发现压根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 那囚笼 , 那困境 , 那自困 , 那所谓的安稳和适应 , 那人性的幽暗深处 , 原来他们也并非简单、踏实、安稳 , 或安隅收获 。
「生命无法重来 , 所以比较毫无意义对吗?」
那些所谓的参考 , 不过是给那些不爱思考、不愿主动去探索、不敢真诚面对自己 , 也不敢真诚做自己的人所准备的用以代替眼睛而存在的一件量器罢了 。
衣服 , 思想 , 身体 , 包括这囚笼 , 以及一切的需要和生产 , 包括物料 , 多么牢不可破啊!真的牢不可破么?我想试试看 。
「起向高楼撞晓钟 , 不信人间耳尽聋 。 」
我想试试看 , 究竟众生是因自身无明而众生 , 还是因我无明而将众生视为众生?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