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二 )


于是乎 , 在观剧到3、4集以后 , 我养成了无法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剧情的坏习惯 。
因为我知道 , 就算我漏掉了某些重要线索或剧情 , 孙令也会在结尾将他补全的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此时 , 谍战故事的悬疑感与未知感荡然无存 。
不过 , 这样一来也有出现了另外一个没想到的好处 。
我竟然有时间将精力着重投射到情感戏上去了 , 只可惜翟悦早早地就被黄预抓到了 。
剩下的只有陈恭对黄预的恨 , 以及柳莹与冯膺、李严、荀诩四人之间的美女抢夺战了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说回只剩下24计的36计 。
相对于这套很可能成书于明清时期的“三十六计”来说 , 如果编剧不喜欢原著中的那些章节标题 。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 , 引用成书于春秋时期《孙子兵法》中的典故或内容 , 或许更有一种时代感或文化感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当然 , 从知名度或家喻户晓的程度来说 , 《三十六计》确实要比《孙子兵法》更容易让人理解与归纳 。
但从文化性或者三国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来说 , 与其用“阉割”的36计强行匹配 , 倒不如将《孙子兵法》融入剧情中更好一些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至少《风起陇西》讲述的是魏蜀两军的隐形战场 , 一个“战”字包含了多少“形兵之极 , 至于无形”与“胜兵先胜而后战 ,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等思想呢?
从军事与作战的角度来说 , 《孙子兵法》或许比起《三十六计》更适合“战”这种概念吧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当然 , 无论是《三十六计》还是《孙子兵法》 , 这或许都非原著作者马伯庸的本意 。
要知道对于《风起陇西》来说 , 三国这段历史仅仅只是这部小的壳而已 。
像是靖安司、司闻曹、军正司这些军事机构 , 以及那此繁琐冗长的行政程序都只不过是作者杜撰出来的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或许对作者来说 , 他更关注于小说本身的故事性与逻辑性 。
甚至那些最抓人眼球的男女感情 , 在《风起陇西》中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原著中的感情内容是由别人代写的)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 , 《风起陇西》成了编剧笔下的“噩梦” 。
他的结构过于单一(虽然谍报内容非常精彩) , 他缺少文化底蕴与情感互动 , 他只有尔虞我诈与生死对决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小说版的《风起陇西》更像是“三国” , 而电视剧版的《风起陇西》则有点像是要往“水浒”上靠的意思 。
|《风起陇西》这样的改编是马伯庸的本意吗?只剩24计的36计!
本文图片

最终 , 也许原生观众会对《风起陇西》赞扬有加 , 也许原著观众会对《风起陇西》嗤之以鼻 。
无论是好评也罢、差评也罢 , 这些纷纷扰扰最终都要编剧们来背锅 。
在他们的笔下 , 赋予了比原著更多的内涵 , 也赋予了更多的可看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