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成佛也并不意味着劫的结束 , 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劫中锤炼自身 , 最终达到佛陀的境地 。
而且成佛之后的境界 , 道行每进一分 , 都需要经历数个大劫才行 , 所以如果以我们人类的时间来衡量一位佛陀的年龄 , 往往会得到一个天文数字 。
肉髻越多代表着得道越深肉髻形成之后 , 除了起到代替发型的作用 , 还能够区别修行程度 , 一般而言 , 肉髻越多就代表着得到时间越久、修行程度越深 。
因为肉髻是在一次次的劫中逐渐形成的 , 肉髻越多就说明成佛的时间和历经的劫数越久 , 自然也就可以用来区分佛陀之间的修行程度 。
所以 , 按照这个推算的话 , 如来佛祖当属所有的佛陀中 , 资历最深、得道最久的一位 。
他的“满头包” , 不知是历经多少岁月才形成的 , 如来也在漫长岁月中 , 累积了深厚的道行 。
在如此多的肉髻面前 , 别说鬼魂之类 , 就算是一般的神佛看见了 , 都会为之惧怕 , 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
前文提到过 , 肉髻是佛陀所具有的特征 , 其实在三十二相的资料里还表明 , 除了佛陀外 , 真正意义上的转轮圣王也具备三十二相 。
也就是说 , 三十二相并不是佛陀所独有的 , 那么肉髻自然也是如此 , 但要区别的是 , 转轮王是有别于佛的存在 , 那为何说可以通过是否拥有肉髻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
这是因为转轮圣王并非是凡人可以修行而成的 , 另外在所有的佛陀中 , 有一个例外 , 他是没有肉髻的 , 这便是弥勒佛 。
在《西游记》中 , 弥勒佛是一个光着头顶和肚皮和形象 , 自然也没有肉髻可言 , 那为何弥勒佛的形象和我们熟知的其他佛陀形象有着如此鲜明的差别?
这是因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弥勒佛形象 , 原型为五代时期的契此和尚 , 即著名的“布袋和尚” 。
相传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 体胖腹大 , 整日以坦胸露腹的形象示人 , 后世弥勒佛的形象也是按照他的形象来描绘的 。
另外一种说法是弥勒佛是佛教中的未来佛 , 即在未来继承如来佛祖位置的佛陀 , 并非是现在佛 , 所以没有肉髻 , 不过看起来还是第一种说法靠谱些 。
结语:肉髻作为佛陀拥有的三十二相之一 , 既标志着身份 , 也区分着佛陀之间的修行深浅 , 其作用十分重要 。
其实除了肉髻外 , 其他的每一相都有着独特的地方 , 比如眉间白毫、睫如牛毛等 , 这些都能够在如来佛祖身上看见 , 毕竟他是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三十二相的佛陀 , 若之后再看《西游记》 , 不妨从中找一找它们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