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汪嘉伟:离婚又再婚,导演儿子是我的心痛与骄傲( 三 )


1987年12月1日 , 邓星在北京诞下儿子 。 儿子出生3天后 , 汪嘉伟才从日本赶回北京 。 儿子的皮肤红红的 , 皱皱巴巴 , 汪嘉伟说儿子像只小烤鸭 。
汪嘉伟与邓星是在日本长崎怀上孩子的 , 汪嘉伟便给儿子取名汪崎 。
汪嘉伟只在北京陪伴妻儿半个月 , 又返回日本 。 儿子半岁后 , 邓星带着儿子来到日本东京 , 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
大学毕业后 , 汪嘉伟又在日本体育大学攻读研究生 , 课余时间去俱乐部执教养家 。 邓星觉得丈夫独自养家压力太大 , 便去东京一家中文报社从事采编工作 。
|红极一时的汪嘉伟:离婚又再婚,导演儿子是我的心痛与骄傲
本文图片

从左到右:秦文、邓竼、汪崎、邓星、邓蜀生
一家三口租住在逼仄的房间里 , 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
取得研究生学历后 , 汪嘉伟在排球俱乐部执教 。 经过多年的奋斗 , 他们终于在东京买了一套房子 , 过上了中产阶层的生活 。
1997年 , 中国男排公开竞聘主教练 , 汪嘉伟的排球热血再次被点燃了 。 他没有与妻子商量 , 给中国男排发去电文 , 表示愿意竞聘男排主教练 。
汪嘉伟既有资历 , 又有海外留学背景 , 是最合适的人选 , 中国男排热情欢迎他回国执教 。
直到这时 , 汪嘉伟才跟邓星沟通这事 。 她当然不希望夫妻分居 , 况且儿子正在成长的关键时候 , 需要父亲的陪伴 。
|红极一时的汪嘉伟:离婚又再婚,导演儿子是我的心痛与骄傲
本文图片

汪嘉伟
然而邓星理解汪嘉伟 , 知道他心里积压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 , 运动员时代他没能实现梦想 , 想以做教练的方式为自己圆梦 。
她对丈夫说:你安心回国执教吧 , 我会将儿子照顾好的 。
10岁的汪崎一听说爸爸要回国当教练 , 含泪说:爸爸 , 你会经常来看我吗?汪嘉伟轻抚儿子的脑袋:爸爸有空就会来陪你 。
在妻儿的叮嘱和泪眼中 , 汪嘉伟离开东京 , 回到国内担任国家男排的主教练 。
04
中国男排战绩不佳 , 长期不引人重视 , 队员们士气低迷 , 缺乏高昂的斗志 。 中国男排缺少资金 , 库房里每位运动员只有1双运动鞋 。
|红极一时的汪嘉伟:离婚又再婚,导演儿子是我的心痛与骄傲
本文图片

汪嘉伟与男排队员
因为汪嘉伟的个人魅力 , 他的很多朋友给中国男排捐资 , 还捐助运动服装 。
但中国男排需要提升的地方太多 , 汪嘉伟既要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工作 , 又要负责整个队伍的训练 , 他经常忙到凌晨才睡觉 。
好几次 , 儿子给他打电话 , 想听听他的声音 。 汪嘉伟不是带队训练 , 就是在与队员们看比赛录像 , 只得草率与儿子说几句话 , 就匆匆挂断电话 。
他能听出儿子声音里的哽咽 , 10岁的男孩子正是渴望父爱的年龄 , 可汪嘉伟大半年也与儿子见不了一次面 , 这对汪崎来说的确很残忍 。
在汪嘉伟的打造下 , 中国男排快速提升 , 他启用的周建安、张翔、卢卫中、朱刚、郑亮等队员迅速成长起来 , 中国男排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
|红极一时的汪嘉伟:离婚又再婚,导演儿子是我的心痛与骄傲
本文图片

从左到右:汪嘉伟、郎平、陈忠和
1997年秋天 , 汪嘉伟率队参加亚锦赛 , 重新夺回了丢失15年的冠军 。 1998年12月 , 在第13届曼谷亚运会上 , 中国男排成功夺冠 。
汪嘉伟由此成为运动员、教练员同时获得过亚运会、亚锦赛冠军的中国男排第一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