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萱草美五首: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二 )


这首诗洗练动人 , 有着骨子里的坚韧挺拔 , 这种精神 , 从苏轼母亲身上传承下来 。 苏轼的一生也如萱草 , 与贫瘠缭乱的人世 , 开出了流传千古的芬芳 ,

”萱草朝始开 , 呀然黄鹄觜 。
仰吸日出光 , 口中烂如绮 。
纤纤吐须鬣 , 冉冉随风哆 。
朝阳未上轩 , 粲粲幽闲女 。
美女生山谷 , 不解歌与舞 。
君看野草花 , 可以解忧悴 。 “北宋 · 苏辙《 萱草》
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萱草花 , 却是描写萱草花动人的开放 , 带着天真的孩子气 。,
萱草花早上刚刚开始开花时 , 修长的花苞 , 仿佛黄鹄鸟的嘴巴 。
它仰头吸着日光 , 然后从口出吐出灿烂红色的花蕊 , 慢慢打开花朵 。
那花蕊纤细如同毛发 , 随风摇曳 。
萱草花像明丽幽娴的美女 , 在绿荫下盛开 , 如在山谷 。
虽然萱草花不懂得城市的歌舞 , 但她本身就是一种自在婀娜的舞态 , 让人看了觉得忘记烦恼 。
可以说苏辙的写萱草花最为细腻生动 。 看了他的诗 , 我也想再次观察萱草花开放的那种可爱 , 像小鸟打开嘴巴 , 像喇叭慢慢张开笑脸 , 在风中摇曳 。
萱草是母亲花 , 也是特别有花草本身的美 。 因为哥哥写的是萱草挺拔如同母亲的身姿和精神的守望 , 而弟弟可爱到萱草花开如同孩子气的可爱 , 这样的花无怪作母亲的都喜欢吧 。

”灿灿萱草花 , 罗生北堂下 。
南风吹其心 , 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 , 游子行路苦 。
甘旨日以疏 , 音问日以阻 。
举头望云林 , 愧听慧鸟语 。 “元末 · 王冕《墨萱图二首 其一 》
而元朝王冕的萱草花 , 则更大气 。
王冕本身就是天才画家 , 善于观察描绘别人不能触及到的地方 , 并且融汇成自己的画卷和诗作 。
王冕本身也是农民画家和诗人 , 他观察的自然世界更加生动 , 情感也更饱满 。
这首诗 , 虽然是五律 , 极有古意 。
那灿烂的萱草花 , 罗列生长在母亲的北堂庭院下 。
南来的夏风 , 吹动了修长的花苞花心 , 在摇曳中 , 萱草花像释放了内心的情感一样 , 打开了花朵 , 吐出了最美的心花 。
这是化用的唐朝孟郊的名句 , ”慈母倚门望 , 不见萱草花“ , 实际孟郊走的时候堂前开满萱草花 , 只是牵挂孩子的母亲 , 心眼都在孩子身上 , 哪里会欣赏盛开的萱草花?
在这里 , 王冕却说 , 那萱草开花摇曳的样子 , 是母亲在门口守望孩子 , 是在担心孩子路上的辛苦啊 。
孩子走后 , 吃饭都不香甜 , 而书信也渐渐少了 。
那游子也是路途无奈 , 总行在艰涩的人生里 , 没有办法给母亲报喜和安慰 。
于是在他乡的路上 , 看到了野外的萱草 , 听到了黄鹂和杜鹃的叫声 , 不如归去 , 陪伴母亲 , 那种伤感惭愧 , 总会缭绕心间吧 。
萱草盛开时的那种花心向远 , 随风摇曳 , 如何不是母亲内心的呼唤和等待 , 像无数个喇叭 , 接受着从风里传来的孩子的信息 。

”萱草生北堂 , 颜色鲜且好 。
对之有馀饮 , 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 , 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 , 江空岁华老 。
游子未能归 , 感慨心如捣 。 “王冕《墨萱图二首 其二 》
那萱草生在母亲的堂前 , 颜色是这样的鲜艳且美好 。
对着它可以喝下无穷快意的美酒 , 离开了这美丽的萱草 , 离开了母亲 , 那种心酸和牵挂 , 谁能够知道 。
实际作为人子孝顺珍爱母亲 , 岂在于富贵和贫穷 , 母亲要的只不过是有孩子在身边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