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二 )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本文图片

那时 , 他们同在寝室创作 , 两人中间只隔了一个柜子 , 写作时不但能听到笔尖摩擦稿纸的沙沙声 , 而且还能清晰地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
每当他们两人写累了 , 往后一仰 , 透过柜子的中间那条缝 , 彼此眼神交汇 , 写作灵感突然就没了 。
长此以往 , 他们都受到对方的影响 , 无法静下心来创作 。
为了不影响彼此的写作 , 莫言只好在中间挂了一幅挂历 , 把这条缝挡住 , 他们才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作品 。
再稳定的关系 , 再好的朋友 , 也要留有适当的距离和尺度 , 一旦逾矩 , 感情也会消磨殆尽 。
邦达列夫曾说过:“人类一切痛苦的起源 , 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 ”
说到底 ,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 , 大多都是对距离的把控出现了偏差 。
生活中 , 或许你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父母总是以爱你的名义 , 催你结婚生子 , 对你生活、工作横加干涉;
朋友凭着多年交情 , 反复找你帮忙 , 如果帮不上忙还对你冷言冷语;
爱人之间仗着感情深厚 , 毫无顾忌地做出过分的事 , 最终闹到分手 。
越是亲密的关系 , 越应该保持距离 。
越过了该有的界限 , 相处起来就会十分费劲 。
亲而有间 , 疏而有度的距离 , 才是稳定关系的前提 。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本文图片

恰好相处 , 更有默契
顾城在《门前》一诗里这样写道:“草在结它的种子 , 风在摇它的叶子 , 我们站着 , 不说话 , 就十分美好 。 ”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本文图片

与人相处 , 话不用多说 , 热情不用过度 , 相交随心就好 。
红学家周汝昌和张伯驹的友情一直被世人称赞 。
两人相识于燕京大学 , 当年周汝昌只是一名大二学生 , 而张伯驹则是燕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两人因《红楼梦》结缘 , 从此成为忘年挚友 。
周汝昌在《张伯驹词集》一书中谈及二人的友情:“我少于伯驹先生二十岁 , 彼此身世、经历又绝无共同之点 , 而他不见弃 , 许为忘年交 。 ”
张伯驹家里藏书丰富 , 因此周汝昌常去看书 。
每次周汝昌进门后 , 张伯驹明知好友到访 , 却不起身相迎 , 也没有客套的寒暄 , 只是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事 。
周汝昌也从不在意 , 自行翻找自己想看的书 , 对于张伯驹也并不刻意讨好 。
后来周汝昌解释:“我到了张伯驹那里 , 他忙他的 , 我看我的书 。 我即便要走 , 也不必告辞 , 我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彼此能懂 。 ”
正是这样的关系 , 让两人在日常讨论学术时 , 不会因见解不同而争辩 , 那份彼此都懂的默契 , 让他们的友谊更加稳固 。
人与人的相处 , 不需要讨好 , 只需要做好自己 。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三种境界
本文图片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过分热情 , 不频繁联系 , 给对方最舒适的空间 , 是成年人最喜欢的社交尺度 。 ”
只有一时的交情 , 才需要寒暄 。
靠谱的关系 , 无需多言 , 也可以读懂彼此 。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年人之间的社交 , 始于礼貌 , 止于距离;始于友好 , 止于分寸 。 ”
我想 , 人与人之间舒服而稳定的关系 , 应该是如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