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 , 关于你的生活方式 , 你生活的一切 , 一切出现在你生活中你早已习以为常的一切 , 你会说什么呢?夸耀它、贬低它、厌倦它 , 又或多热爱?或者和那些刚踏入写作的新手一样 , 谈迷茫 , 谈坚持 , 有什么可谈的呢?——如果你迷茫 , 你写下去就好了;如果你还在坚持 , 那就看能坚持多久 , 然后不再坚持后又如何?多简单啊!
【|“信”丨“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全部。”】只是在头脑里想 , 或者你说思考 , 偏偏头脑简单、思想匮乏、认知有限 , 你能想到什么呢?——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听什么是什么?还是一意孤行地义无反顾地固执己见且自以为是?写下去不就什么都知道了么?
「一切赋予它的 , 属于它的 , 以及你以为是它的本来面目的 , 终将被揭穿 。 或自己 , 或事实 , 或它自己 。 」
当然 , 你依旧可以抱着侥幸心理 , 继续自欺欺人下去 。 就像很多人喜欢去探讨人生的意义 , 不同阶段赋予人生于不同意义 , 好像这样就能让人生变得深刻 , 要不就是白活 , 或肤浅 。 好像就是这样:和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没有的人一比较 , 你想要什么 , 然后赋予这个什么以某种意义或价值 , 你有什么 , 然后赋予这个什么以某种意义或价值 , 那么 , 你就是比那什么都不想要、什么也没有的人好像思考了更多似的 。 得到、拥有 , 然后作为佐证 , 把自己也给骗进去了 。
「一旦要是人家问起 , 自己要是不说点什么就有点不自在了 。 那些被声名、利益所驱使和奴役的人 , 是否就是这样呢?什么被声名所累 , 人家还觉得光荣呢!什么被利益驱使 , 人家正享受着既得利益呢!怎么说呢?说什么呢?有什么好说的呢?」
那么 , 这里面存在着怎样的认知陷阱呢?或者说潜在危机:「大脑生理学表明 , 人类是一种面对提问就会做出回答的生物 。 也就是说 , 当我们人类在面对提问的时候 , 大脑就会立马运作起来寻找答案 。 」
有趣的点在于 , 无论从语言学(语言即思维) , 还是从认知学去探讨 , 如果你从未想过呢?又或者你想到了更多、更深处?那么 , 又会发生什么呢?我本来就是这样而已 , 仅此而已 。 除此之外 , 我一无所知 。
换句话说 , 你当然可以把某个行为划分为行为学 , 或者将行为和心理学联系起来 , 又或者用社会学 , 用语言学、生物学 , 乃至于物理学 , 似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以此说明它是什么——「确实 , 这些都是知识没错 , 可是知识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人自身呢?」——固囿于自身所知 , 自身的倾向性(我们依赖于这种倾向性) , 中间的空当就出现了啊 , 出现裂缝了!「形同文字中充斥着无字的真空 。 」
如此一来 , 我们何以信誓旦旦地说某某是某某呢?
「确立名目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 。 」
最初 , 名目是为了辨别、认识、引导 , 然而时至今日 , 一个又一个的名目被重新诠释、说明 , 话语权的丧失……我们生活其中 , 不得不为此所累所困 。 当然 , 也有人享受其中 , 借助它们实现自己的目的 , 玩弄着人 , 乃至人格 。
「面对如此境况 , 何以不忧虑 , 何以不心疼?」
眼睁睁地看着你一步步踏入 , 迈进 , 浑然不知 。 你说:「一块石头被打磨得光滑 , 连石头也觉得自己生来就该这样 。 」你知道吗?当你说这句话时 , 我原本以为早已坚硬如石头的心直感到一阵尖锐的揪心疼痛 , 我甚至感觉到心脏痉挛然后窒息 。 尔后 , 你的朋友圈设置为:「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三个时刻”,决定了男人是否会爱你到老
- |“老公去世,婆婆给我介绍男友”,一个女人两段坎坷的婚姻
- |《驭鱼记》宁清为何成为至恶之人?看完这些,才明白他的“恨”
- |专家称女王被“牢牢保护”,警告哈里梅根,纪录片不得利用女王当素材
- |“高高在上”的男人,往往有这三个特征,中一个就远离吧
- |异性对你散发这三种信号,就是有意撩你,别傻傻不懂
- 盛明兰|男人从灵魂深处真爱一个女人的样子:“装傻”
- |狮与獾的初遇·破釜酒吧
- |男人对你动了真情后,才会对你有这些“情不自禁”的表现,别不信
- |五月烟雨蒙蒙唱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