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一个人如果没有完成自我的分化 , 不单单自己活得麻木 , 在他人的眼中 , 也形同虚幻 。
而正如华子的经历一样 , 当她完成了分化 , 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 在他人的眼中 , 也会变得鲜活、有魅力 。
不仅是亲密关系当中 , 同事、朋友、家庭关系中都是这样 , 自我分化能力不够好的人 , 会因为过度忽略自己的感受而去迎合他人 , 很容易形成讨好型的人格 。
这样看似缓解了压力 , 实则为关系埋下了隐患 。
因为真实的自我没有被看见 , 它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 引起我们的注意 。
比如长期受父母控制的孩子 , 也许非常听话 , 但是突然在大考前生病;比如原本开朗幽默的丈夫 , 突然患上了抑郁症 。
因此 , 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 一定要尽可能好地完成自我的分化 。
文章图片
自我分化 , 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提升我们的觉知力 。
当我们能够“觉知自我” , 才能实现身心合一 , 让心灵更健康 。
我们可以尝试让自己的感受更加具体化 。
比如 , 当我们感觉不舒服 , 尝试去分辨 , 这到底是我们自己的感受还是他人的感受?我们感觉到不舒服 , 是哪里不舒服?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产生了一样的感觉?是胃部?背部?双腿?还是其他什么部位?
这种不舒服可以被具体形容吗?比如是紧绷?还是刺痛?亦或是酸胀?
去体会身体的感觉 , 然后思考 , 这些感觉让“我”有什么感受?是痛苦吗?是内疚吗?是愤怒吗?
文章图片
除了让自己的感受具体化 , 我们还可以尝试对自我的概念进行一些积极的解读 。
也可以理解为 , 给自己贴一些积极的标签 。
比如 , 经常对自己说 , 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 我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
不要强迫性地让自己一定要达成这些标签 , 它们可以是一个美好的念想 , 一个你为之成长的目标 , 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 , 就应该自我肯定 。
最后 ,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 我们需要尝试与他人建立边界 。
感知边界对于觉知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很多觉知模糊的人 , 很难分辨自己的边界是不是被他人入侵 , 边界不断被侵蚀 , 内心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 导致自我被啃噬 。
我们可以每次多给自己一些反应的时间 。
比如 , 如果有同事要求你做一件事 。 不要急着回答 , 告诉他你需要想一想 。
然后离开当前的环境 , 找一个舒适的空间 , 自我斟酌 。 当你发现这件事不是你应该做的事 , 充好电 , 勇敢地回去告诉他“不” 。
这种对他人适时的拒绝 , 也是对自己适时的肯定 。
文章图片
作家余华 , 在《活着》一书中写道:
“生命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 , 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 ”
当我们对生活保持深刻的觉知 , 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 , 也才能真正的成为自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洛丽塔》里写道:“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 两性相处,完全能看清一个人是如何待你的
- 我问很多女孩子 如果一个男人喜欢你,他会做出这些事情,而且藏不住
- 真正的朋友就像和煦的春风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虚伪的人?
- 01一个男同事大雷 两个儿子的家庭,父母绝对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 一个人 格局大、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 01同一个小区的刘阿姨抱怨 结婚时给的钱在哪里、爱在哪里?
- 昨夜的雨 放下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无非是做到,不联系、不见面、不想念
-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的亲戚朋友问你的收入时 亲戚朋友问你的收入时,你会不会说实话,
- 有一种男人 女人,什么时候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女人,会有说不出的苦
-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一段婚姻可以成就一个女人 女人离婚后,是选择单身好还是选择再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