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知道不要什么”比“不知道要什么”更重要?( 二 )


这样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一种复盘 , 是我们意识中的一种本能 , 一种人人都能学习和模仿的本能 。
所以复盘也就是不断尝试、反省和改进的过程 。
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到一个“1万小时定律” , 是说想在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权威 , 至少要在这个行业浸润1万小时 。
我们却错误地理解为只要在某个领域浸润超过1万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或者权威 。
这些人明明很努力却成不了专家 , 为什么?
有些错误重复一百遍、一千遍那也是一个错误 , 错误的努力不但不能使人进步反而能使人退步 。
所以如果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 , 不做反思与改进 , 便等于在做无用功的努力 。
柳传志说 , 我们的学习 , 30%是跟书本跟他人学 , 70%是跟自己学 。
不管跟他人学还是跟自己学 , 都有一个悟的过程 , 只有被自己觉到悟到了 , 才会成为自己的 。
【|拆掉思维里的墙:“知道不要什么”比“不知道要什么”更重要?】复盘就是悟的过程 , 对过往成败的经历做反思和改进 , 然后实践再去复盘 。 每一次实践都应该有一小步的改进 , 每一次复盘都应该收获新的感悟 。
所以我们可以说 , 一个人的优秀 , 不是依赖于每次正确的选择 , 而是来自从不断的复盘和总结 。
每天睡觉前 , 花15分钟对这一天的经历 , 做个简单的复盘和总结 。
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 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 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 , 真正有价值是不断对人生目标进行打磨 , 从而提高做事效率 。
这是成长的最佳捷径 , 比听任何规划和建议 , 来得更有用 。
03
心态不好「能力再强也是弱者」
|拆掉思维里的墙:“知道不要什么”比“不知道要什么”更重要?
本文图片

作者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 , 讲到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
一个酗酒的父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 。
20年后 , 一个事业有成 , 生活幸福;另一个 , 则穷困潦倒 。
采访人员分别采访他们 , 为什么能过上今天的生活?
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没办法 , 谁让我摊上这样一个父亲呢?”
两人的出身相同 , 对于“我的幸福谁负责”的看法 , 完全不一样 。
生活如意的那个儿子认为 , 我要让自己幸福 , 我负主要责任 , 父亲是辅助的 。
现在父亲不如别人 , 我要过得好 , 就要靠自己 。
而另一个儿子认为 , 自己幸福主要靠父亲提供 , 父亲过得一团糟 , 我活得不好是天经地义的 。
于是 , 他心安理得成为那个糟糕至极的人 。
糟糕的心态 , 如狂风暴雨 , 带来糟糕的人生;积极的心态 , 如旭日暖阳 , 带来积极的人生 。
心态决定一切 , 所以 , 你有什么心态 , 就有什么命 。
美剧《This is us》里有句台词说得特别好:
你要学会如何将生活赠与你的最酸涩的柠檬 , 酿成一杯甘甜的柠檬汁 。
实际上 , 生活确实是苦涩的 , 不易的 ,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拥有一个快乐、美丽的人生 。
很多时候 , 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眼里的世界 , 从今天开始 , 不再凡事抱怨 , 学会微笑 , 做一个豁达乐观的人 。
这样的人生 , 会让你受益良多 。
「知道不要什么」往往比「不知道要什么」要来得更为重要且实际 , 当你知道自己不要的越多 , 就离想要的答案越近了 。
人生的长度是一样的 , 但每个人不同的活法又决定了彼此的人生终究会有不一样的宽度 。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费斯汀格法则” , 也证明了心态对生活的极端重要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