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锦囊制胜小品类终端( 二 )


采访人员也留意到,广州市花都区屈臣氏建设路店常年保持着6-8处多点陈列化妆棉,此陈列排面已经超过了面膜品类,成为了屈臣氏最有黏性的品类,可见屈臣氏已经敏锐发现了化妆棉的增长空间及对顾客的返店黏性 。
调查过程中,更有不少零售商表示,化妆棉的利润虽不及彩妆护肤,但是,通过加大化妆棉的陈列,一方面弥补了品类体系不完整而造成的顾客流失,另一方面这也是在大品牌竞争力减弱的情况下,通过小品类突围的一种必然结果 。
当然,除了卸妆产品和化妆棉的市场表现力较为突出外,其他小品类的表现也不俗 。据零售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仅工具类、原液、精油的三个小品类在店内的销售占比均值已达到2.64% ,对零售店销售贡献率的均值也已达到3.32% 。
三大锦囊制胜小品类终端
采访人员与众多品牌商、零售商沟通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表示,化妆品店格局基本定型,膏霜类常规护肤产品的市场排位也已基本稳定,通过小品类切入终端市场已成趋势 。但在调查过程中,采访人员也发现了小品类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制胜终端的“秘笈” 。
一、消费需求引导的市场才具潜力
雨后春笋的小品类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的细分 。目前,不仅大品牌商在加强对消费需求的研究,更多小品类的品牌商也在通过调查问卷、直供等形式,从终端零售店获取品类的第一手资料,寻求更大的发展 。
但也有零售商表示,一些小品类虽在某些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没能把准市场的脉,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了其销量 。比如,今年较为受关注的全棉主义,很多零售商反映:“全棉主义卖相虽好,但定价过高,反而销量不太理想,而店内销售最好的恰恰是10—20元之间的化妆棉 。”还有不少零售商表示:“类似化妆棉这样购买频次极高的产品,消费者需要的是质优价廉的产品 。” 这时,无论是品牌商调整价格定位,抑或是零售商增加终端引导,都需要及时作出调整 。
二、创新不应只停留在概念上
现在许多小品类一味地“求新、求异”,创造出许多新鲜产品,这些产品大都与原有的化妆产品不形成关联,而在消费者认知并不成熟之时,品牌商或零售商即便把这些产品摆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也不一定会选择购买 。
今年化妆品市场上使用最多的一个词莫过于“爆品”,而这些“爆品”中就包括了原液 。尽管品牌商在广告宣传和市场培育上毫不含糊,且据零售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原液在零售店销售额占比已达到2.39%,贡献率也达到3.81%,其中不乏个别原液贡献率超过20%的零售企业 。尽管原液对零售店销售额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还是有不少代理商和零售商表示:“做到现在也没搞懂这所谓的‘万金油’产品究竟是什么,虽然炒作的多,但感觉又没什么明显的优势 。”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商和零售商自己首先得弄明白这些“新产品”除了概念创新之外,还有哪些创新 。
三、加大终端教育引导工作
当然,小品类的产品摆在零售店内仅凭自然销售还远远不够,因此,品牌商和零售商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终端教育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终端教育引导应用最广泛的无非也就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例如广告教育、沙龙讲座等;二是通过对店内BA培训来实现对消费者的引导教育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目前已有不少小品类的品牌商联合代理商、零售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
比如今年以来,美妆工具品牌雪玛丽的培训讲师连续数月下市场,通过培训来提高BA整合资源的能力,不仅提升了品牌的销售额,店内的连带销售率出现了明显上升,而且通过BA的引导,消费者对小品类的认识度也在逐渐提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