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外国微型爱情小说:在桥头( 二 )


数马车当然是件好事 , 是空前绝后的美差 。 白天 , 最多只有二十五辆马车过桥 , 每隔半小时 , 记数的人就可以让大脑休息一下 。 这真是一桩美差!
要是真让我数马车 , 那就太美了 。 估计四点到八点之间 , 根本没有马车过桥 , 我可以散散步 , 可以光顾一下冷饮店 , 可以久久地望着她 。 也许还能陪她走一段 , 送她回家 , 我那娇小的没有被数进去的亲爱的……
【评】亨利西·伯尔(1917—1985年) , 联邦德国著名小说家 。 他因“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 , 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 , 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贡献” , 获197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
《在桥头》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 , 塑造了一个双腿残废的“小人物” , 通过这个“小人物”独特的生活感受 , 微妙讽刺了建立在数字关系上的现代文明 , 真实地展示了他那美好而真挚的相思恋情 。 小说特别对他的爱情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 尽管那美丽的姑娘对他给予的爱一无所知 , 但他仍然爱得那么执着、倾心 , 就连统计科长亲自去验证他的工作 , 他宁可承担数不准确的责任 , 也不愿把他爱着的姑娘送进他所讨厌的统计数字的“第二将来时”里去 。
作品还充分显示了爱情给予人的力量和精神慰藉 。 真难想象 , 假如他心中没有他编织着的爱情 , 他的心灵世界将是多么的寂寞 , 心情将会多么的痛苦 。 小说通篇写得自然而真实 , 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与叙事交织在一起 , 既有散文化的抒情意味 , 又有叙事性作品的完整故事 , 可读性及艺术感染力都是很强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