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社交潜规则:愿意帮你忙的人,多半不会在朋友圈里

01
手机 , 是随身携带的物品;微信 , 是随着手机一起存在的软件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我们习惯了低头看手机 , 闲来无事 , 发个朋友圈 , 寻找人生的存在感 。
常常出现这样一句话:万能的朋友圈 , 帮帮我吧 。 紧接着 , 说话的人 , 会提出自己的困惑 。
总有热心肠的人 , 在朋友圈里 , 帮人答疑解惑 , 让人茅塞顿开 , 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 就迎刃而解了 。
经过若干年的演变 , 你会发现 , 朋友圈里的社交 , 越来越淡薄了 。 虽然没有人明说 , 但是谁都很清楚 。
因此 , 成年人的社交潜规则里 , 有一条是——愿意帮你忙的人 , 多半不会在朋友圈里 。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愿意帮你忙的人,多半不会在朋友圈里
本文图片

02
真正优秀的朋友 , 活得很忙 , 没有时间关注朋友圈 。
有一个商人说:“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 , 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 , 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 ”
诚然 ,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 , 如果你活得慢慢吞吞的 , 那么你就要被淘汰出局 。 除了老年人 , 可以享受慢生活 , 中年人和孩子恐怕都不行吧 。
当一个人忙碌了一整天 , 回到家里 , 还要做饭做菜 , 教孩子写作业 。 等什么都忙完了 , 已经是深夜了 , 最好就是——洗洗睡吧 。
有一个观点 , 叫“时间碎片化” 。 也就是把时间分成很多份 , 每一份用来干嘛 , 都要考虑清楚 。 真正做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 , 那么人生的价值就会不断提升 。
我的一个朋友 , 他早晨六点起床 , 晨跑半小时 , 然后去上班 。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休息一小时 , 继续上班 。 下班后 , 看书、写文章 。 压根就没有安排“看手机”的时间 。
最令人佩服的是 , 朋友把手机调成了震动模式 , 从来都不会发出刺耳的声音 。 如果有人要找他 , 直接电话联系 , 或者发消息 , 等他有空的时候 , 才回复 。
03
真正成熟的人 , 缩小了朋友圈 , 放大了生活圈 。
《庄子人间世》里写道:“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 , 善战者殁于杀 。 ”
“一个人 , 最终会被自己擅长的事情打败” , 沉溺于朋友圈的人 , 自认为很懂得朋友圈 , 其实他的时间和情绪、生活习惯 , 都被朋友圈绑架了 。 需要适度节制自己 。
有句话说得好:“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 ”
根据人生的发展情况 , 把握当下的机遇 , 把人生一步一步推向远方 。 这样做 , 才能让生活越来越好 。
看淡朋友圈里的社交 , 踏踏实实做自己 。 从生活圈里去寻找机会 , 和朋友、客户、上司聚一聚 , 比随手给人点个赞 , 更加有画面感 。
一个人之所以会帮助你 , 是因为彼此建立一张“感情牌” , 并不是通过网络 , 以管窥豹 。
朋友圈|社交潜规则:愿意帮你忙的人,多半不会在朋友圈里
本文图片

04
真正的人脉关系 , 比较隐蔽 , 甚至和你不在一个圈子里 。
《菜根谭》有言:“小处不渗漏 , 暗处不欺隐 。 ”
一个人可以坐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 仍旧坚持光明磊落 , 并且积极帮助别人 , 说明他是真正的君子;始终做到防微杜渐 , 才能一直安然无恙 。
如果你认真观察 , 就会发现 , 任何一个单位 , 都有小圈子 , 他们只维护本圈子的利益 。 不到一定的时候 , 他们的圈子也不会暴露出来 。
“螃蟹定律”告诉我们 , 如果一个圈子太大 , 那么为首的人 , 也会被手下的人拖累 , 无法动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