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说过:“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好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做减法的人生( 二 )


文章图片
2:给生活做减法
1845年 , 著名自然主义者梭罗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喧嚣的城市生活 , 一个人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边上 , 心满意足地搭建了一个小木屋 。
这一住 , 就是2年2个月 。 在他看来 , 自己之所以会这样选择 , 在于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 , 然后可以用心地寻找最真实的自我 , 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
他说:
“我步入丛林 ,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 我希望活得深刻 , 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 然后从中学会很多 , 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 , 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 ”
他也说过: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 , 他就越是富有 。
而梭罗也的的确确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 放弃了城市里的热闹、丰衣足食的生活 , 选择了乡下
的确 , 越是成功的人 , 他们越是喜欢追求简单的生活 。
简单的 , 却也是丰富的 , 通过一番精挑细选、用心推敲之后的选择 , 是简单升级之后的丰富 。
米开朗琪罗说过:“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好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做减法的人生
文章图片
也如同梭罗说的那般: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 , 吮尽生活的骨髓 , 过得扎实 , 简单 , 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 , 把生活逼到绝处 , 用最基本的形式 , 简单 , 简单 , 再简单 。 ”
生活里 , 倘若能够做到对物欲控制自如 , 而不是被外在诱惑所捆绑 , 哪怕时常过着一种极简的生活状态 , 心也能变得安静、宁静下来 。
拿出一种空杯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正如老子所言:
“为学日益 , 为道日损 。 ”
简单来说就是人在生活里 , 获得的新鲜知识 , 每天都要增加 , 而每日获得的智慧 , 要逐渐减少 。
不断地为生活做减法 , 时常削减生活上的冗杂成分 , 及时回归初心 , 找到取舍的平衡点 , 分清主次 , 时刻进行自我调整 。
如此 , 才能发现生活里那些真正值得留住的、珍惜的东西 , 也才会真正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守护美好 , 过上简单且知足的生活 。
米开朗琪罗说过:“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好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做减法的人生
文章图片
3:给修行做减法
南朝梁武帝萧衍对佛教十分痴迷 , 在位期间 , 不但大建佛寺精研教理 , 还亲自登坛讲经说法 , 更有甚者 , 不惜逃到寺庙剃度出家 。
梁武帝这般折腾 , 曾一度自觉自己的功德无量 , 以至于在跟达摩相见之际 , 还不忘如何炫耀自己一番 。
岂知达摩对此不以为然 , 反倒直截了当地说他并无功德 。
实际上 , 达摩之所以会冷淡地否定梁武帝对一切佛事所做出的功德 , 就在于为了点醒他一个道理:
修行的要诀不是“做加法” , 而是“做减法” 。
米开朗琪罗说过:“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好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做减法的人生
文章图片
人越是证明自己付出了多少 , 自卖自夸 , 实际上就越显现出他在一些事物上的执念 。
心机不纯 , 自然心受其扰、其乱、其害 。
当然 , 在修行上讲究做减法 , 并不是要你舍弃当下的一切 , 也不是要你放弃一切的事物 , 而只是要你放下对一切的执着 。
你的一切言行 , 都由你的心主宰 , 若是被过度的感官欲望所驱使 , 所折腾 , 你的心早晚会焦虑满怀 , 无所适从 。
换句话说 , 需要改变的不是你的外在生活 , 而是你的内心 。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 返璞归真 , 简化生活 , 学会减法思维 , 学会给修行做减法 。
如此 , 人心才能简单 , 生活才能简单 , 人生才能简单 , 这般 , 一切简单了 , 才能拥有简单而高级的幸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