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酒男子操刀砍杀尿毒症妻子 称帮其解除痛苦( 二 )


在一位老街坊眼里,继母似乎并没有像生母那样疼爱4个孩子,她拿着鸡毛掸子打孩子的情景常常会出现 。这个5岁的孩子就这样生活在一个缺少母爱的家庭里 。
1967年3月,顾志明到离家不远的广渠门小学上学 。5年后,他升入北京市第52中学 。1977年,他从52中高中毕业 。那个时候,顾志明多数时候是沉默的,不爱说话 。邻家的女同学回忆说,除了交钱、交作业,顾志明几乎没跟同学们打过什么交道 。当时,她遇到顾志明,他好像没看见她似的,根本就不说话 。她跟他说话,他还会脸红 。
那个年代,大多数青年学生要上山下乡 。顾志明跟班上的男生一起到通州插队两年 。插队回来,顾志明顶父亲的班进了北京皮革公司化工厂(以下称皮革化工厂),成了一名车间工人 。
顾志明刚工作时,皮革化工厂最高产量曾达到2700吨,那几年工资还可以 。1991年,北京市人均月薪239.75元,顾志明的工资与此相当 。那时候,大家都困难,就没觉得差别多大 。
1993年,厂子搬迁到东五环外,设计生产能力6000吨,但搬迁后最大产量只有960吨 。
这一年,顾志明的家庭生活变化很大 。
工厂搬迁后,开工不足,工人常放假,顾志明的工资开始大幅降低 。身体不好的高素琳在这一年结束了煤气站抄表员的工作,回家带孩子 。顾志明的工资成了唯一的家庭收入,但工厂越来越不景气 。
顾志明的一些工友开始贩卖蔬菜,另外一些工友干脆离职去做生意 。老实的顾志明一直安安分分地工作,2000年前后,工厂开始下岗分流,多数人选择买断工龄离开这个多年没有起色的老国企 。顾志明仍没有离开 。
直到他2005年1月1日下岗,他唯一干过的工作是车间操作工———将一些化工原料倒入机器,生产出加脂剂等,然后将这些产品装桶 。20多年来,顾志明一直只是个熟练的操作工,再无其他技能,也没有自学技能 。他的职业生涯随着皮革化工厂的倒闭走到尽头 。
2006年,北京人均月薪超过3000元,顾志明的工资是511元 。
这样的收入供养一个三口之家,显然生活是拮据的 。
高素琳回忆说,1995年,儿子顾佳(化名)上学后,对他的教育投资常常让顾志明为难 。小学时,高素琳想让数学成绩不错的儿子上奥林匹克培训班,顾志明不答应,最后她拿私房钱让儿子上 。不过,也就上过那一次 。
后来,顾佳的学费时常凑不出来 。顾佳还记得,很多个开学前的日子,爸爸顾志明都会把他送到姥爷家住几天,直到借到学费才把他接回去 。2001年,顾志明的岳父去世,这断了顾志明一家的后援 。
2002年,生活无以为继的顾志明申请了低保,当时低保的标准约为300元 。照此标准,顾志明全家可以获得约4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
生活的拮据让顾志明显得有些“抠” 。顾佳说,他让爸爸买书、买衣服什么的,从来都没痛快答应过,他只能去找妈妈 。高素琳也常说顾志明“抠” 。
事发后接受电视台采访人员采访时,顾志明回忆说,“她老嫌我挣钱少,嫌我没本事,什么外语、开车、电脑都不会,说我还能干什么 。人家有房有车的,你看你还是混成这样 。她经常吵吵闹闹,我都不言语,我也挺窝火的,有苦难言 。”
妻子眼中窝囊的丈夫
高素琳说,要说他的爱好,就是喝酒 。因为喝酒,两人经常争吵 。在高素琳眼里,顾志明是个窝囊的丈夫 。
在平房住了近20年后,顾志明一家搬到了劲松 。这得益于他们原住房的拆迁 。2005年,广渠门附近拆迁,顾志明兄妹4人不打算回迁,他们分得了补偿金,顾志明获得约30万元 。这笔款也不够购买回迁房,在居委会的帮助下,他搬到了劲松二区的这间不到40平方米的半地下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