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看完后不再迷茫( 二 )


《孙子兵法》也讲“置之死地而后生” , 退无可退之时 , 自然会走出一条生路 。
任正非署名文章《星光不问赶路人》中也强调: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
其实人之所以能够绝处逢生 , 那也是因为有些人在冥冥之中早就留好了退路 。
退路就像老鼠在嘲笑猫的时候 , 它身边一定要有个洞 , 否则它就会惨死猫口 。
当年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后 , 毅然放弃官位 , 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 自称陶朱公 , 改以经商为生 , 因为他知道越王是一个可以一起吃苦 , 但不能一起享福的人 。 后来 , “陶朱”便成为了富人的代称 。 若他当时没有激流勇退 , 继续在越国为官 , 换来的恐怕是“鸟尽弓藏 , 兔死狗烹”的结局 。
《警世通言·卷三》有言:势不可使尽 , 福不可享尽 。
有福不可以享尽 , 有势也不可以使尽 , 因为一个人总要懂得给自己留一些退路 。
《喻世明言》卷一八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荣枯贵贱如转丸 , 风云变幻诚多端 。 ”
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 , 没有人能决定事情的发展走向 。 既然有变数 , 就会要求人们要心怀全局 , 认清自己的短板 , 寻得可托付的人来补齐 。 正所谓 , 大丈夫能屈能伸 , 对于真正强大的人来说 , 不会碍于一时的失意 , 他们的示软 , 并非无能的表现 , 而是在审时度势 , 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做打算 。
人生在世 , 不管一个人有多大名气和成就 , 基本上都是暂时的 。
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持续辉煌 , 与其等自己跌落神坛 , 不如多给自己几条路 , 能退才能进 。
|扎心了!看完后不再迷茫
本文图片


聪明的人
早就留了退路
古来成大事者 , 大多虚怀若谷 , 懂得韬光养晦 。
一个人不管多有本事 , 也要懂得给自己留退路 。 凡事留有退路的人 , 都是懂得未雨绸缪 , 提前为自己打算的智者 。
那么 , 我们该给自己留有怎样的退路呢?
1、留退身之所
从古至今 , 我们最讲究的就是居所 。
当你很惨时 , 叫做居无定所 。
当一家人很幸福时 , 叫做安居乐业 。
当你很失败时 , 叫没有立锥之地 。
《论语·为政》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
其中 ,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人到三十岁 , 一定要成家立业了 。 所谓的家业 , 其实就是我们容身的居所 。
俗话说:“金窝银窝 , 不如自家的狗窝 。 ”
那些奔波在外的人 , 为何如此努力 , 不敢放弃 , 在贡献社会之外 , 最大的愿望无非是在城市里有一个自己的家 , 结束漂泊的日子 。 但人生不如意者 , 十之八九 , 一个人再成功 , 也有遇到困境的时候 。 当事业受挫 , 大城市生活无以为继 , 比如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 , 大多数人就会抵押大城市的房子 , 拿这笔钱去应急 , 甚至有时候还堵不上缺口 。
如若此时在老家有一套房子 , 或者家人有安居的房子 , 自己便有底气结束大城市的一切 , 收拾好行囊 , 回到家乡的“狗窝” , 至少自己还能在此疗伤 , 安静地反思过往 , 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
2、留退身之技
王阳明在《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中说过:“身有一技之长 , 不怕家中断粮 。 ”
意思就是 , 人在社会上想要生存 , 就得有自己专攻的技能 。
身有一技之长 , 这个一技之长 , 可以是你渊博的学识 , 也可以是某一项技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