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孤儿急需心理救助:有了悲伤你就哭出来( 二 )


让孩子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父母死亡的过程,虽然赚到了眼泪,达到了传播效果,但是由于没有后面的心理治疗跟进,如此把孩子的心灵伤疤揭开后,不是治疗,而是展示,没有消毒、清创更谈不上上药包扎,这种暴露还会造成更大的心理疾病感染,只会让孩子的心灵伤痕更深,陷入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深渊中,心灵扭曲,人格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杀 。
21日早晨6点,武汉江夏聋哑学校老师王桂梅作为志愿者,来到了绵阳 。听到广播,王桂梅找到了李成 。看现场的情况很乱,李成坐在安徽医疗队的帐篷里面,表情非常难看,简直有些敌对 。
王桂梅对大家说,请大家先散开,李成这样的聋哑孩子思维与我们不太完全一样,他们的思维很直接,现在就是想亲人,要见到亲人,只想这一件事,办不到就不行 。咱们人这么多,他的心里会更乱的 。
寻找心理上的
“扳机点”
在等待李成的救助结果时,采访人员来到九州体育馆心理救助站的帐篷里 。这里很热闹,几个女志愿者在领着一大群孩子坐在帐篷周围画图画,或给图画填颜色 。
一级心理咨询师、来自武汉的王晓明告诉采访人员,这里需要心理救援的孩子太多了 。刚才他还帮助了一名被惊吓的孩子东东 。东东平时活泼好动,灾难发生后,东东不愿意见人 。
王晓明就鼓励东东先跟身边的人握手,说你是男子汉,大家都是你的好朋友 。东东终于伸出手跟周围陌生的小朋友们握手 。王晓明又带着他一起念儿歌:唐僧骑马咚了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念着念着,东东就笑了,眼睛也亮了 。念儿歌时,王晓明始终握着东东的一只手 。最后让东东大声重复儿歌,向小朋友们说谢谢 。又叮嘱东东的父母,要给孩子多讲故事,鼓励他多跟其他小朋友玩耍 。
来自武汉的警官申静在早上扫棚(挨着帐篷搞摸底调查)的时候,看到3个男孩子在打扑克,就凑过去聊天,聊了一会儿,一个大点的孩子指着11岁的王路(化名)说,他的好朋友都死了,他很伤心 。王路一下子就把头低下,大颗大颗的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申静明白找到了王路心理上的“扳机点”了 。她扶着王路的肩膀,鼓励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
王路告诉申静,他是北川县曲山小学5年级2班的学生,地震时,他们班正在上课 。突然房子晃动,老师周云告诉大家这是地震,不要慌,都钻到桌子下面 。几乎一瞬间,他们在的2层就变成了一层 。原来的一层下陷到地下了 。利用地震停顿间隙,周云老师让孩子们从一个墙洞里挨个爬了出去,老师最后走的 。他们这个班全脱险了,就是老师受了伤,现在成都治疗呢 。
王路说,地震停了后他听到了楼内的惨叫声,就跑过去看,看见5年级1班他的几个好朋友都不动了,其中一个的五脏六腑都被挤出来了 。
“我们上节课课间的时候还在一起玩”,王路抽泣着说,王路的妈妈紧紧搂着申静,头靠在申静的肩上,眼泪把申静的衣服哭湿了一大片 。
申静等王路的情绪平稳后,轻声细语地问他:想不想给去世的同学说点啥?王路说想 。申静就让王路在本子上写上对去世同学的话语:“成成、小然(均为化名)……你们安息吧,我会永远记着你们的 。我想让我的好伙伴全部活过,我还希望让我和我的同学一起上学读书 。”
就在申静讲述的时候,王桂梅和孙明秋两位志愿者带着李成进了帐篷 。王桂梅高兴地说,李成刚才已经吃饭了 。
大家离开后,王桂梅用手语跟李成进行了交流 。这种交流方式,让李成感到王桂梅是自己群体的人,而从小失去母爱,使他对亲和力强的女性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 。通过这种无声的倾诉,李成终于把心中的石头倒了出来 。他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的亲人在地震中丧生,他成了孤儿,对未来感到渺茫 。王老师和她的同伴孙明秋给出了两套方案供李成选择,首先是帮他确认家人的生死情况,然后让他选择跟王老师去武汉上学,或者跟孙明秋去深圳工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