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人老了,心有所依,便是归途

人们惧怕老去 , 比起容颜的衰老 , 人们更怕的是心灵无所依托 。
在变老的路上 , 让心有所依 , 往后余生 , 便不会惶惶不可终日......
爱情|人老了,心有所依,便是归途
本文图片

01
遇一人白首 , 爱情便有了归途 。
爱情 , 从古至今 ,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上至帝王 , 下至平民 , 人们莫不追寻一见倾心、一眼万年的爱情 。
《世说新语》中讲述了三国时期魏国尚书令荀彧之子荀粲的爱情:荀粲和妻子的感情很深 , 冬天妻子发高烧 , 荀粲就到院子里把自己冻冷 , 然后回到屋子 , 用自己的身体贴着妻子的身体 , 给她退烧 。 妻子去世后 , 荀粲没过多久也死了 。
为此 , 汉代乐师李延年写下《佳人曲》:别人爱情深 , 我的爱情浅 , 爱到永恒一点点 。
纵然是醉心于爱人的花容月貌 , 纵然只图对方的俊美年华 , 只要爱情一直在 , 这样的理由又有什么值得指摘呢?
此生 , 择一城终老 , 遇一人白首 , 能得偿所愿 , 心便有所依托了 。
从此 , 路 , 不再是一个人走;痛 , 不再是一个扛;苦 , 不再是一个人吃;因为有了爱人的陪伴 , 曾经令人害怕的、畏惧的事情 , 都不再只是“挑战” , 而是两人共同奔向未来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
就像那首歌唱到的那样:“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 , 你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是呀 , 愿每一个憧憬爱情的人 , 此生 , 都能与所爱之人 , 从青春共白头 。
爱情|人老了,心有所依,便是归途
本文图片

02
工作顺心 , 事业便有了归途 。
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 但在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看来 ,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 , 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
其实 , 这样的智慧 , 在古人的诗歌中 , 也屡见不鲜 。
唐初诗人王绩 , 出身于“六世冠冕”之族 , 家富藏书 , 天资聪慧 , 博闻强记 。 隋朝灭亡后 , 他以前朝官员的身份待诏门下省 , 后来受到朝臣排挤 , 以疾罢归 。
郁郁不得志的王绩开始隐居 , 写下了名篇《野望》:
东皋薄暮望 , 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 , 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在诗人看来 , 牧人有犊可驱 , 猎人有禽可捕 , 这是各得其所的“归”;“牧人驱犊”而有家可“返” , “猎马带禽”而有家可“归” , 这是身有归属的“归” 。
可是他自己呢?像陶潜那样选择了归隐之路 , 却又并不能安于农耕生活 , 始终无法在东皋这个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归宿 。
所以他感慨“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没有志趣相投的人 , 只能吟唱关于采薇的诗歌 , 到古人中去寻找同道了 。
当有一天 , 人们读懂了诗人王绩仕途失意 , 归隐田园却又只能做个旁观者、局外人 , 这种身无所寄、心无所有的忐忑和不安时 , 大抵也是因为自己在职场上遭遇了挫折和失败 。
有人年过五十 , 还不得不四处找寻工作 , 仅仅为了生计 , 当然令人唏嘘不已;有的人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 , 胸有大志 , 却屡屡遭到排挤 , 结果被生生埋没 , 也令人不胜感慨;还有人 , 甘愿几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 , 终于干出了一番业绩 , 成就了众望所归 , 这便是人人羡慕并且渴求的结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