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碧在《林徽因传》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在25岁之前 对待感情还是婚姻,或者是人生,她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二 )


爱情中需要的是平等 , 假如一开始就以卑微的姿态面对对方 , 那么你就会本能地认为自己应该无条件地为对方妥协 。 张爱玲就是这样 , 她一开始把自己放得很低 , 她为胡兰成做了很多从前不愿意做的事情 , 但是胡兰成并没有给她相同的回报 。
程碧在《林徽因传》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在25岁之前 对待感情还是婚姻,或者是人生,她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文章图片
当然 , 遇见胡兰成这样的男人 , 大抵张爱玲无论怎么做 , 都注定不会得到“相守一生”的结局 , 因为胡兰成就是一个滥情的人 , 而他跟张爱玲在一起 , 不见得全部都是因为张爱玲本身 , 还有张爱玲背后的显赫身世 。
但是不管胡兰成跟张爱玲在一起是为了什么 , 张爱玲对待感情卑微的态度 , 失去自我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 这一点 , 通过林徽因就可以看出来 。
林徽因从小得到父亲的疼爱 , 所以在父亲去欧洲的时候也带着林徽因 , 这期间 , 林徽因认识了徐志摩 。
两个人从一开始的不交谈 , 慢慢变得无所不谈 , 徐志摩诗人般的才情无疑打动了林徽因那颗少女心 , 而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才情也是很欣赏 , 对林徽因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
然而 , 虽然当时林徽因只有十六七岁 , 却有一颗冷静且理智的头脑 , 她知道家里人不同意她的这段恋情 , 也知道徐志摩为了跟她在一起 , 会选择跟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离婚 , 抛开这些不谈 , 就她本身而言 , 她认为自己跟徐志摩并不适合 。
程碧在《林徽因传》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在25岁之前 对待感情还是婚姻,或者是人生,她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文章图片
徐志摩是一个诗人 , 他喜欢的是他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 等到这股激情退却之后 , 他们的感情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 而她想要的不是一段激情 , 而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感情 。 所以她果断地离开了欧洲 , 回到了中国 。
林徽因嫁给了她从前就认识的梁启超 , 她认为梁启超无论是从才情还是性格方面 , 都是适合她的人 , 后来确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 他们两个人的婚姻生活的确很美好 。
当然 , 林徽因无论是跟梁启超在一起谈恋爱期间 , 还是结婚以后 , 林徽因都有自己对待生活和感情的方式 。
她从不愿意浪费时间 , 不愿意虚度生命 , 所以她写诗 , 作画 , 写作等等 , 跟朋友一起谈论自己的想法 。 她还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 为此她从不怕辛苦 , 到处奔波 , 记录了大量的笔记 , 为我国的建筑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程碧在《林徽因传》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在25岁之前 对待感情还是婚姻,或者是人生,她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假如一个人不会为了任何事情失去自我 , 都能够坚定地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努力的话 , 这个人成功的概率就是很大的 , 一生也会过得很圆满 。
程碧在《林徽因传》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在25岁之前 对待感情还是婚姻,或者是人生,她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文章图片
所以 , 对比张爱玲 , 林徽因的一生真的是圆满太多 , 也幸福太多 。
当然 , 不能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不幸的 , 不曾有过一点幸福 , 我愿意相信张爱玲最初跟胡兰成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觉得幸福的 , 只不过 , 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 , 显然长久的幸福 , 才让人心里安稳 。 显然 , 爱上一个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 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 才是最渴望的 。
张爱玲是一个爱得起 , 也放得下的人 , 她最终在看清楚了胡兰成后 , 主动切断了与胡兰成的往来 , 从此再无交集 。 这样的决心和果断 ,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
所以 , 不如学学林徽因 , 认真经营自己的感情 , 不要在不适合的人身上 , 不值得的人身上投入自己过多的感情 。 要知道 , 一个人的人生 , 都是靠自己成全的 。 越是爱一个人 , 越是不能失去自我 , 这样才能让对方真正欣赏你 , 喜欢你 , 愿意陪着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