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二 )


|林语堂: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本文图片

陈锦端得知这消息 , 拒绝了父亲为她觅寻的富家子弟 , 孑然一身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 。 如果他和她都奋力争取 , 铁了心在一起 , 结局又会怎样?他和她都没有去做 。 每当回首这段爱情往事 , 陈锦端是怎样的心情 。 陈锦端留学归国后 , 多年不婚 , 一直单身独居 。 直到32岁那年 , 她才与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结婚 , 长居厦门 , 终生未育 , 只是抱养了一对儿女 。
|林语堂: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本文图片

【|林语堂: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爱 , 1919年1月9日 , 林语堂娶廖翠凤为妻 。 结婚的时候 , 林语堂做了一件奇事 , 他把结婚证书一把火烧掉了 。 他说:“把婚书烧了吧 , 因为婚书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 。 ”多智慧的一句话 , 可看成他对廖翠凤许下盟誓 , 对她一生不弃 。 可是天下有几个女子 , 能容忍丈夫烧掉婚书?廖翠凤能 , 这个女子多智慧!她知道 , 嫁给一个人 , 就要接纳他的生活方式 。 这样的女人多清醒 。
|林语堂: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本文图片

廖翠凤生于富贵之家 , 但她能快乐地和丈夫一起过平常日子 。 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 , 他们生活艰难 , 简单的饭菜她亦能做得花样百出 。 实在揭不开锅时 , 她默默当掉首饰维持生活 。 这样的女人 , 要林语堂如何不爱?她知道林语堂心中一直不曾放下陈锦端 , 但并不计较 , 居住在上海时 , 她常常邀请尚未婚配的陈锦端到家中做客 。
每次得知陈锦端来 , 林语堂都会很紧张 。 孩子看见了 , 颇为不解 , 便问妈妈 。 她坦然微笑 , 对孩子说:“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阿姨 。 ”笔耕之余 , 林语堂喜欢作画自娱 , 他画中的女子从来都是一个模样:留长发 , 再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将长发绾起 。 孩子发现了这个秘密 , 问父亲:“为何她们都是同样的发型呢?”林语堂也不掩饰 , 抚摸着画纸上的人像说:“锦端的头发是这样梳的 。 ”没什么好隐瞒的 , 他只不过是在怀念 。
天长日久 , 他早已爱上他的妻子 。 他只不过是在怀念少年时爱过的姑娘 。 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 , 你跟着她喜欢 , 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 , 你不要跟她生气 。 ”
她忌讳别人说她胖 , 但她喜欢人家赞美她挺直的鼻子 , 所以她生气时 , 他总是去捏她的鼻子 , 说一些她欢喜的话 。 她也就笑起来了 。 谁说先结婚后恋爱不可以呢?“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旧式的 , 是由父母认真挑选的 。 这种婚姻的特点 , 是爱情由结婚才开始 , 是以婚姻为基础而发展的 。 ”他还说:“婚姻就像穿鞋 , 穿得久了 , 自然就合脚了 。 ”人人都知道他一直爱着陈锦端 。 但是 , 他的智慧在于 , 不和生活较劲 , 得之我幸 , 不得我命 。 最要紧的是怜取眼前人 。 和在一起的这个人 , 好好生活 , 岁月静好 。
他说:“现代人的毛病是 , 把爱情当饭吃 , 把婚姻当点心吃 。 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 , 没有不失败的 。 ”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时 , 林语堂送给妻子廖翠凤一个勋章 , 上面刻了美国诗人的《老情人》:“同心相牵挂 , 一缕情依依 。 岁月如梭逝 , 银丝鬓已稀 。 幽冥倘异路 , 仙府应凄凄 。 若欲开口笑 , 除非相见时 。 ”他对她心怀感恩 , 他们的婚姻 , 他引以为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