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年人80%的烦恼:不懂拒绝( 二 )


可是没有人是一成不变、僵硬死板的 。 我们会改变想法 , 会选择更好的办法做事 , 自己想要做的也会变来变去 。
一个人改变想法 , 既是合理的 , 也是正常的 。 你可以不必解释为什么有了新的想法和选择 , 但需要承认:改变的确发生了 。
孩子|成年人80%的烦恼:不懂拒绝
本文图片

05.
法则五:犯错不可怕 , 但要承担后果 。
人人都可能会犯错 , 错误也许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 所以在我们自己犯错的时候 , 会有强烈的内疚 , 一定要再做些什么去补偿 , 但是这样的模式很容易造成“操控” 。
比如一对夫妻在核对账本 , 丈夫批评妻子 , “你又把上月的支出记到这个月 , 你做事总是这么粗心 , 能不能仔细一点?”
面对指责 , 妻子可能干脆甩手不干 , “下个月你自己写” , 结果矛盾激化 , 演变成一场争吵 。
如果怀着“犯错不可怕”的心态 , 她就更容易承认、接受自己的错误:“你说得对 , 我又犯了低级的错误 , 让你多干活儿啦 。 ”
话虽简单 , 但不会引发更多的后续问题 。
06.
法则六:你有权说“我不知道” 。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都可以看到一种操控模式 , 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 对方看不惯 , 他可能会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做丁克 , 那人类是不是就要消失呢?”“如果所有人都去上班 , 家里没人管 , 会乱成什么样呢?”
这种质问的潜台词就是:你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 , 如果不知道 , 你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
可是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不是知道答案才去做 , 而是因为做了 , 才知道答案 。
你有权说:“我不知道 , 会怎样呢?”
孩子|成年人80%的烦恼:不懂拒绝
本文图片

07.
法则七:要与人交往 , 但不要刻意讨好 。
诗人约翰·邓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
为了与其他“岛屿”相连 , 我们就要营造一种友善的氛围 ,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 , 自己也喜欢他们 。
成年人操控孩子 , 最常用的一句话是:“如果你不听话 , 妈妈会伤心 。 ”
这样的模式延续到成年 , 为了让对方满意而压抑自己、委屈自己 , 甚至刻意讨好 。
可是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事 , 总会有人不喜欢你 , 你做的事情也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 。
以工作关系为例 , 如果能完成彼此的职责 , 不给对方添麻烦 , 就是很好的关系 , 不需要互相喜欢 。
08.
法则八:你有权做出“不合逻辑”的决定 。
并非所有合乎逻辑的事都是对的 , 而逻辑推理也不能预测所有情况下发生的事情 。 在我们应对别人的需求、动机、情感时 , 逻辑并没有多大用处 。
逻辑和推理 , 通常都是用在处理“是非、黑白、有无”这样的信息上 , 如果涉及到需求、动机、情感的话 , 就很难说清其中的逻辑 。
比如孩子想考冷门但自己喜欢的专业 , 父母想让他选择就业率更高、但他不喜欢的专业 , 彼此就会摆事实、讲道理 , 证明自己的选择才是符合逻辑、利益最大化的 。
但是理性的就业率 , 代替不了感性的兴趣 。
逻辑上“有益”的事情 , 不一定对你有益 。
每个人都有权力作出不合逻辑、有违常理的决定 , 只要他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
孩子|成年人80%的烦恼:不懂拒绝
本文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